第15部分(第2/4 页)
也大为放缓,1989年和1990年GDP分别只增长了4。1%和3。8%。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慢的增长率。在这种背景下,马石乡经济小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所有非公企业都将产生极大吸引力,长江省又是非公经济最为发达的省市,必将吸引到大量企业来小区落户。一旦国家经济政策做出调整,适度松绑,这些企业将焕发出强大的竞争力,占据非公经济的制高点。
正在沉思的时候,叶之然腰间的中文BB机“唧唧唧唧”地响了起来,一看留言,是张念悦发过来的,寥寥几个字,“早点过来”。
叶之然看了看时间,才八点三十分,不禁哑然失笑。原以为自己今天要拜见未来的“丈母娘”而有些忐忑不安,不曾想张念悦紧张程度丝毫不亚于自己。是担心自己“初审”就给毙了?不过,想想也是,和念悦的相识虽然只有短短的半个多月,但两人彼此的感觉却好像相处了许多年,一言一语,一颦一笑,无不留下很多处值得回味的细节,许多时候二人之间都是心意相通,一个眼神就能读懂对方的思想。所以,此刻的担心的缘由也是大致雷同。他赶紧忙碌起来,新官上任,他又是做事业的人,这段时间对经济小区和纺织厂的工作盯得很紧。趁时间还早,先把经济小区新拟的各项规章制度、新进企业优惠措施、税收奖励办法、人员考核办法等逐项审核完毕,需要改动的地方就用铅笔在旁加以注释。忙完这些文稿,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就出小区步行而去。
“梅子黄时rìrì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yīn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曾几的这首“三衢道中”正是夏rì常嘉县城的真实写照。
叶之然沿着城中河畔往叶老家里走,一路上只觉风景秀丽,城中河、西山都在眼中成为赏心悦目的景致,三三两两的人们悠然地在树荫下聊天、游玩,透露出小镇特有的慵懒和安闲。
到了叶老家门口,叶之然看见一辆军用吉普停在门口,就知道张念悦母亲到了。进去一看,果然,一个端庄静气的中年女xìng正在与叶老交谈。
叶老见他推门进来,就招呼道:“小叶来啦,认识一下,这是念悦的母亲叶青丽。”
叶之然看向念悦的母亲叶青丽,见她含笑看着自己,心里略微放轻松些,却担心被她看出什么异样,不敢看她身边的张念悦,就微微弯了下腰,叫道:“阿姨好。”
“小叶吧?听叔叔和恒良说过你多次,多谢你经常来看叔叔。”念悦的母亲亲切地说道,显然并不知情叶之然和念悦之间有了微妙的关系。
念悦的母亲是叶老的侄女,六岁的时候她父亲战死于朝鲜。而叶老因为早年战争年代负过伤,没有生育能力,就抚养叶青丽长大,完全将侄女当做了自己的女儿。
叶之然憨态地一笑,挠挠头说:“其实,我是常到叶老这里蹭饭吃,说起来,是叶老帮我解决了大问题呢。”
叶青丽闻听笑笑还没答话,叶老侧过脸对她说:“小叶是我和恒良打牌时认识的,我和他一见如故,很谈得来,你看看,他是不是有我年轻时的影子?”
叶青丽颌首赞同,说:“有几分神似,不过,没有叔叔那时候的英武。”
叶老闻言呵呵笑了起来。张念悦睁大了眼睛问母亲:“妈妈,爷爷年轻时很好看吗?比木头还帅?”
听到念悦“木头”二字冲口而出,叶之然不由心里一跳,有些紧张地望着叶青丽。张念悦似乎也有些明白自己的话中似乎有些语病,在母亲身后对着叶之然做个怪脸,不出声了。叶青丽审慎地看看叶之然,又回头看看女儿,目光中隐含疑惑,问:“什么木头?”
叶老哈哈一笑,替两人解了围,说:“什么帅不帅的,都老了,好汉不提当年勇哦。”
张念悦忙讨好地走到叶老身后,轻轻在他肩膀上揉捏起来,说:“爷爷不老,jīng神着呢,要不,妈妈怎么放心让你和才叔在常嘉独自住?”
叶青丽接着念悦的话说:“叔,才叔也上年纪了,这次我把江嫂夫妻两个留在这里,收拾收拾院子,做做家务,你就不要再反对了。”
叶之然想起进院子时看到一对四十多岁的农村夫妇,看模样蛮强干的,估计就是叶青丽说的江嫂夫妇了。
叶老征询地看着一直没有出声的才叔,才叔忙摇摇手,说:“我身子骨好着呢,用不着的。”叶老想了想,还是同意了叶青丽的要求,说:“就留下吧,总有一天需要的,让阿才也轻松些。”
几个人坐着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话的时候,叶之然看见客堂间通往后进的门口出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