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部分(第2/4 页)
购吃回扣,就是人员额外巧立名目发福利了(央视摄制组出差,住的酒店吃的酒席,档次都要高很多)。
不过既然要跟央视混,这种潜规则也只能接受。
冯见雄忍着恶心,皮肉皆笑貌似很诚意地说:“150万一集么,不是问题。我相信你们也是为了精益求精。”
这话说得,连牛部长和陈导都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原来花钱多巧立名目发福利,是“精益求精”呐。
牛部长似乎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连忙一棒槌后补了个枣:“当然了,只要作品拍得好,我们央视也是不会让投资方白白承担风险的只要最后收视率对赌通过了,我们可以以200万一集的价钱购买独家首播版权。这样算下来,你还可能净赚400万。”
净赚400万,听起来很美,利润率有40%了。1000万拍的电视,卖1400万。
可是关键牛部长已经明示了:这里还有个收视率的对赌。
那就得看看,对赌的指标定的高不高,还有就是一旦没赌到,定金比例是多少。
冯见雄决定还是先暂时不问收视率,而是把交易模式敲敲定:“那怎么个赌法呢?如果没做到,如何处置?”
“一般情况下嘛……我们都是不管怎么样,先买两集的版权,放着试试看。如果收视率达标了,就把后续五集也都买了。如果不达标,后续的钱我们是不会出的,不然上面也交代不过去。但是你们还要负责把后面五集剪辑加快成一集,烂尾收掉,这一集我们是不给钱的……”
冯见雄笑着说:“都没尾款了,还要再临时剪辑一份?你们就不怕投资人不买账?如果直接把剩下五集白送给你们放呢?”
“没有收视率的东西,白送我们也不要!”牛部长斩钉截铁地说,“央视的时间段是很值钱的!”
这个说法,倒是出乎冯见雄的预料,他也是第一次发现,原来07年的央视还这么牛逼哄哄。
看的人少的节目,白送不要钱它都不放!
那按照这个谈法的话,就是冯见雄先掏1000万成本,交给央视制片公司的人去花天酒地拍片子、让他们的制作人员先捞一票福利。
拍完后,如果收视率对赌过了,那么好歹能卖1400万,净赚400万。
如果对赌不达标,那就只能拿到前两集的400万,净亏600万。
央视的电视台部门这边,看起来给了丰厚的采购价,但实际上他们不承担任何风险,也就是说绝对不可能买亏。
要不是冯见雄对《舌尖上的华夏》这个本子很有信心,换个一般人恐怕真的对这种不平等条约看都不想看。
第109章 没成交的都是姿势不对
“吸血鬼!妈蛋!他们怎么不去抢?首映4%收视率?或者首映过3%给重播机会、首映加重播累计5%?
这种数据是一部纪录片该承担的条件?明年央视的年度热播电视剧,冠军能有8%收视率就不错了!”
田海茉借着和冯见雄先后去拿菜的借口,在取餐处一个僻静的角落,一边假装等厨师烹饪象拔滑,一边压着声音吐槽。
也幸亏今天请的是自助餐,都可以随便走动,氛围才能宽松些。
牛部长了陈导心里明白冯见雄和田海茉肯定是跑开了去核价。但他们也乐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双方都需要一个安静的中场氛围。
牛部长和陈导,未必不需要临时磋商一下内部分赃。
面对田海茉的吐槽,冯见雄沉吟道:“估计这个累计5%或首播4%的指标,是牛部长这边的利益,不太容易松口的。除非我们在采购价上再作出重大让步。
比如从200万一集降到150万一集,说不定牛部长那边还有可能松口那么1个百分点的收视率对赌。不过我估计这种可能性不大,央视是不差钱的。
牛部长为公家省了采购费,他自己才有多大好处?人家的关键政绩,还是纪录片的政治正确逼格,或者收视率。”
田海茉属于成长型选手,和体制内人士打交道是她职场经验的短板,所以她这方面的想法还是比较幼稚的。
听了冯见雄的剖析,她立刻冒出一个想法:“那你是说要给牛部长个人塞好处?”
冯见雄立刻脸一板:“你想哪儿去了!一部纪录片,还是自产自销的。塞少了看不上,塞多了他岂不是在陈导那儿留下大把柄。我和你说,不要老是一遇到问题就想到塞钱解决!你这是把体制内的人脸谱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