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部分(第2/4 页)
时候,真是令人辛酸,以前总说军队没有好装备是国内军工系统没法提供好的装备,现在发现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这明明就是因为军队穷才导致的嘛!
“那那就算了吧,我们现在恐怕也还采购不起这种飞机,还是留作技术储备为好,以后肯定是能用上了,这个大边条翼技术确实先进,绝对可以三十年不落伍。”
满怀着不舍与遗憾,调研组在后面的技术评估中显得无精打采,有什么时候能比现在更悲催,明明放着好东西却没法用,这还有能有好精神才怪了。
评估会议中,当然要对YZ1技术验证机项目的耗资进行最后的审核,各项花费评估下来之后,最让杨辉关心的是这款飞机的电传飞控系统硬件的造价。
当200万美元的价格爆出来的时候,杨辉还是深深地吸了一口冷气,果然还是不出所料的昂贵,这还是因为诺斯罗普是YZ1技术验证机参与方,才给的成本价。
若是YZ1飞机真的定型生产,采购一套电传飞控价格就绝对不是这个价,没有近千万人名币的造价恐怕很难拿下,这就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后果。
这一切都表明现阶段搞出一款三代机,并大规模采购使用是很不现实的,就算能抢在90。91年之前定型恐怕军队也买不起,更何况还等不到那时候,共和国就要和美帝说分手快乐。
一切还是得要靠自己,独立自主在这个时候就显得尤为必要,杨辉又不得不想起了侧板技术!(未完待续。)
PS:本来打算三更,不过写下来之后发现,现在的章节进度还是该压缩一下,于是就压成一更3000字,后面还有一更,应该也是3000吧。
第三百八十六章:还是再看看吧
YZ1验证机终究只是一款验证机,残酷的现实之下,将YZ1扶正的想法还没有开始,就被杨辉无情的打压下去。
真可谓是:刚起跑,就跌倒
不过最失望的不是杨辉,不是西南科工,也不是海空军,而是一直寄希望和西南科工合作打入共和国市场的诺斯罗普。
本来看着YZ1验证机都有机会扶正了,但最后却因为没有足够的采购资金而放弃,这算是什么事儿嘛!甚至对即将到来的新双发多用途飞机研制也蒙上了一层阴影。
好在会议结束之后,杨辉及时纠正了这个想法,这种消极怠工是绝对不行的,这可关系到DSI进气道的研制,本来两年时间要摸清DSI进气道技术就很紧迫,若是诺斯罗普消极怠工那还玩儿什么!
这一刻,杨辉再次祭出三寸不烂之舌,开始给诺斯罗普分析各种局势,反正就一个目的,先得要把诺斯罗普稳住才行。
“这不对,我们这次的YZ1验证机本来也没有深入发展的必要,加上军队一开始也没有上马一款单发超轻型号战斗机的计划,一些情况你们应该也知道,现在有了歼七四、歼七四,军队对研制新的单发做作战飞机需要已经不是太迫切。”
杨辉分析的头头是道,说的是那也是天花乱坠,但人家诺斯罗普压根担心的就不是YZ1技术验证机的得失,人家更担心的是这次的项目中透露出共和**队资金不足的问题。
“但最根源的问题还是在于你们国家军队没有钱,恐怕是很难采购先进的第三代战斗机。我们的双发多用途战机以后的采购价格额绝对不低,到时候能有钱采购我们的飞机吗?。”
原来是在担心这一点。杨辉也算是过来人了,对项目资金的问题还是看的很透彻。
“这不用担心。双发多用途飞机是世界潮流,在我国现在并没有任何可以代替它的飞机,加上新飞机从头开始研制没有五年时间肯定无法定型,这就表明新飞机要95年左右才会定型,那时候还用担心什么,我国这几年经济哪一年不是两位数增长,这说明了我们的新双发多用途飞机肯定有订单。”
这就又扯到了经济的问题上来,杨辉的分析是非常有道理的,这都是根据上一位面的经验总结而来。90年代共和**事装备虽然采购不多,但大批的苏27进入共和国服役是事实吧!
各种从毛子家淘回来的东西一点也不少,这可都是要花美元才能拿到手的,这就说明90年代共和**费还是有些会复的,采购一款迫在眉睫需要的飞机,绝对是不会吝啬。
听到杨辉一番非常有根据的分析之后,感觉一切都明了,最主要的一点在于,杨辉分析的那是一点儿也不带假。完全都可以算是泄露天机。
“这说的也有道理,情况也的确是这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