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部分(第2/4 页)
“瑾儿,是真的吗?”秦氏上前关切。
如瑾点了点头,“是蔺国公的功劳,他现在还在淮南围剿李园昌残余。”
“蔺国公?!”满屋子人都是相当意外。
内宅女人对外面事情知道不多,对军将高官也不熟悉,除非那人特别位高权重,或者功勋卓著。
蔺国公就是一员妇孺皆知的老将,当年替先帝战西北、平蜀中,战绩卓然。只是现在年纪大了,大燕又多年无战事,他在西南军镇做总兵默默无闻,名声才渐渐淡下去。
但是秦氏这个年纪的人,听到蔺国公的大名还是熟知的。
“没想到竟然是他!”
“淮南离他那里可非常远,他去了那边平乱,蜀地没问题吗?”
如瑾摇摇头。怎么会有问题?
这件事显然不是蔺国公自己能做主的。
没有上面的调兵令,他怎么可能私自带兵离开驻地,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打仗?恐怕刚一出城自己就要被视作反叛了,还怎么去平别人的叛。
而且西南与淮南远隔可不只千里,山遥路远,横跨三个行省而不被人察觉,要怎样才能办到?那可是大军开拔,而不是一两个人秘密走路。
一定是长平王的手笔!
如瑾对此再笃定不过了。
西北安定,他就开始动淮南。蔺国公老骥伏枥,一朝发动,便是雷霆之势。
瞒着满朝上下,瞒着天下人,甚至瞒着王府自家的僚属,长平王来了这么一招出其不意。
李园昌就在梦里败了!
待朝廷军队南下汇合,再联合南部军镇,蔺国公必能将伪帝残余扫荡干净。南方之乱,指日可平。
“王爷应该很快就能回来!”如瑾不由喜上眉梢。
烤热了身子的吴竹春近前,笑着点头:“主子料得没错。辽镇那边又打下一个大城,何氏的军队正往北方转移,已经递了议和书过来,言说先帝已驾崩,女儿庆贵妃和太子外孙的仇随之烟消云散,如果朝廷肯封王给他,他就偏居一隅再不动刀兵,世代效忠。”
秦氏都知道这是瞎话。
“什么议和书,分明是讨饶书!早不递晚不递,偏偏被打得节节败退时前来议和,倒让天下人笑破肚子。他要是死硬到底,还能让人高看几分。”
如瑾道:“正是。事到如今还要封王,自不量力,只能让王爷下手更狠。”
长平王的脾气,她渐渐了解加深,也能约略猜出他的行事方式。
他有时是狠了一些,但对于敌人,不狠怎么行。总不能让对方养足了精神再反过来打自己。
“熙和长公主那里想必很快也要知道淮南大胜了,去叫人问一声,明日腊八节,宫里赐粥的习惯今年是不是可以改改?战事顺利,满京上下都该同乐才是。”
“哎!”吴竹春下去安排人了。
长平王没正式登基之前,如瑾还以侧妃身份自居,面子上的大事都和熙和讨个主意,礼节周到。况且蔺国公府是熙和的亲家,趁着节日欢庆胜利的时候赐粥,这个彩头,如瑾就让给熙和去做。
利丹里丽丽,mjf1,lvwenli,apt34567,leiboo,kuaile猫,whx3900939,谢谢各位姑娘,么:)
478异性兄妹
腊八节本是小节令,从来没有大操大办的习俗,但今年的腊八节满京城上下都是张灯结彩,比除夕上元还喜庆。淮南大捷的消息已经人尽皆知,连街头乞丐讨钱都要以此做借口,“眼看天下太平,老爷就要发财了,行行好赏口饭吃?”
熙和长公主以皇家的名义赐粥百官,不但像往年一样三品以上大员有的分,连最底下的九品小吏都能沾光,宫里赐粥的人手不够,最后全都将粥分到了各衙门,让人自己去领。虽是如此,底下官吏也领得高高兴兴,一为从来没有过的御赐荣光,更为南方战事的顺利。
真正兴风作浪的人只在少数,大部分还是期盼着天下太平日子安稳的,眼看各处烽烟渐熄,谁不高兴。于是虽然赐下来的粥早已冷了,大家还是毕恭毕敬请回去供奉。
晚间如瑾和母亲一起吃饭,让孙妈妈和吴竹春等一众近身服侍的人也在屋里另开了一桌,大家欢喜围着过节。吴竹春白天出去办事,顺路采买些东西回来,这时就笑着将外面街井的喜气洋洋说给众人听。
秦氏道:“这下可能过个好年了,等北边辽镇再平定了,以后更加安稳。”
众人都点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