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小心论证、大胆假设(第1/2 页)
“你哥是张良??”林凡瞪大了眼睛,声音提高了至少半度。
张天依歪了下头,疑惑道:“你认识我哥?”
“不是,那个,我脑子有点乱,先捋捋”
林凡现在有种说不出来的激动,因为如果张天依是张良的妹妹的话,不说什么大事可成,至少可以搅乱时局。
历史上的张良,与韩信、萧何,并称汉初三杰。
先不说他们的成就如何,就是这个张良,对刘邦的意义不可谓不重大。
要是没有张良,刘邦估计还在下邳当山大王,要是没有张良,刘邦在鸿门宴会被项羽诛杀。
没有刘邦,就没有大汉王朝,没有大汉王朝,就没有三国
想到这里,林凡吓了一跳。
他突然意识到某个天赐良机——造反从忽悠张良开始!
但是,现在还不确定张天依说的那个张良,与历史上的那个张良是否同一个人。
要是个误会,那就尴尬了。
念头至此,林凡迅速回转思绪,怔怔看着张天依:“你哥你哥是张子房?”
刚才看到林凡脸色青一阵红一阵的不停变幻,张天依脑子还有点懵,想都没想的点头道:“我哥字子房,故又名张子房。”
果然是张良!
稳了!
虽然不清楚张良什么时候多了个妹妹,但林凡几乎已经断定,张天依的哥哥张良,就是那个帮助刘邦谋取天下的张子房!
在古代,同历史时期,出现两个甚至更多个同名同姓的人,确实可能发生。
比如同为汉初三杰的韩信,就与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王族后裔同名同姓。
两个韩信,不仅出生在同一时代,而且生平事迹也大相径庭。
更巧的事,两人都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
西汉建立以后,两人都封了王,一个是楚王,另一个是韩王。
虽然两人的结局都很悲剧,而且死在同一年。
但是,历史上确实存在过两个韩信。
以至于司马迁在编著《史记》的时候,为了不让后人看糊涂,特意为两人分别立了传,一个是《淮阴侯列传》,一个是《韩信卢绾列传》。
前者是兵神韩信,后者是韩王信。
为什么林凡就如此肯定张天依的哥哥就是自己认知的那个张良呢?
关键点在于字。
两个人可以同名同姓,但字相同的几率,微乎其微。
林凡不相信世间有这般巧合的事情。
此时此刻,林凡的心跳不由得开始加速跳动起来。
好家伙,自己先刘邦一步遇到张良。
那
那万一他要是截胡了刘邦,刘邦以后还能走出下邳,与项羽争雄吗?
想到这里的时候,再看看一脸迷糊的张天依,心里还是有点小激动的。
虽然这女人疯是疯了点,但是张良的妹妹,可以忍一手,煮熟的鸭子到了嘴里,他可没必要放手。
莫非真要学《神话》里的易小川,为了所谓的历史轨迹,煞笔成那个样子?
刘邦又怎样?那家伙现在还不知道在哪个犄角旮旯耍流氓呢!
为了自己跟老爹的宏图大业,这个忙必须得帮。
沉吟良久,林凡疑惑的问道:“你为何确定你哥来琅琊了?”
这点,确实不符合历史。
按照历史记载,张良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之后,便不知所踪,直到在沂水圯桥头遇黄石公,得传《太公兵法》,助刘邦建立西汉。
却听张天依说道:“我们本是韩国遗民,秦灭韩之后,无家可归,便去下邳寻亲,两月前,我哥忽闻始皇帝东巡琅琊后,便不知所踪。”
“我就想着来琅琊郡寻找我哥”
说着,她的头微微低下,声音很小,眼泪吧嗒吧嗒往手上滴。
原来如此。
下邳与琅琊紧邻东海,路程上并不算太远。
难怪这疯女人敢独自一个人外出。
不过,张良为何会来琅琊?
莫非历史上的张良不止行刺过一次?
还是说,他本打算在琅琊行刺,最后因为某种原因,又放弃了?
林凡沉吟片刻,觉得放弃的可能性很大,因为博浪沙行刺后,张良便销声匿迹,直到陈胜吴广起义,他才拉拢100多个人,开始造反。
这期间,并没记载他被秦军抓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