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兄弟两人的愤怒与杀意,大军调动(第2/3 页)
,也很难成事,因为没有百姓会跟随他。
若是他破坏了百姓安稳的日子,百姓反而会怨恨他,而不是去帮他。
当然,你们需要注意的,需要学的,其实还有很多,现在,暂时就先教你们这些,我刚刚说的话,你们下去之后,都好生想一想。
等回应天之后,我们到时候可是要问你们感受的,要是没有,后果你们自己想。
你们要记住,民生的稳定,是朝廷稳定的基础,民生若不稳,朝廷,也将不稳。”
朱元启说了很多,但说的,都是朱标与朱义目前经历过的,亲眼见过的事,其他的,还有很多很多,但朱元启知道,这些都是慢慢来的,说得太多,反而会让朱标与朱义混淆。
而且这种经历过的,他们才会记得深刻,才会印在心里,长大之后,才会知道该怎么去做。
朱元璋在一旁看着,没有出声打扰朱元启对朱标与朱义的教导,而朱元启说的这些,也是说到了朱元璋心坎里去了。
他这么为百姓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让百姓安稳下来,因为他就是从那个时候过来的,他深知,百姓若是依旧食不果腹,面临饿死之境,前元义军四起的场景,还会在大明出现。
尤其是朱元启说过的一句话,朱元璋深深赞同。
只要大军的军权握在手中,不求百姓丰衣足食,只要百姓一年劳作下来能够糊口,那么即便有人要反,也翻不起什么浪花来。
朱元璋深知一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在大明,谁若是不让百姓好过,他朱元璋就不会让那些人好过,在朱元璋看来,虐待百姓,就是在刨大明的根。
而朱标与朱义听后,越是彻底沉默了下来,没有说话,他们在思考着,思考着朱元启的这番话是什么意思,他们尽管很聪明,尽管看的书不少,但这个时候,他们发现理解起朱元启的这些话,还是很吃力。
朱元启虽然说得也不复杂,但无论是朱标还是朱义,眼下都还太小了些,他们感觉像抓住了重点,感觉又像没有抓住,感觉理解了,却又说不出来具体理解的是什么。
朱元璋看着两个小家伙皱眉沉思的样子,也是开口了。
“标儿,义儿,这些话,并不是让你们现在就有所深刻的了解,你们现在还小了些,不能理解,很正常。
但你们要将这些话,记在心间,时不时的就去想一想,咱相信,随着你们长大,知识越来越丰富,你们最终会理解这些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记住了,看书虽是为了学习,但不可只学,不做,书上的要学,但自己下去,也要去做,只有做了,你们才会知道其中的奥妙。
你们未来是要接管这偌大的大明的,许多事,都要你们亲身去体会,只有这样,咱们才会放心的将大明交到你们手中。
记住了,有不能理解的话,就记下来,过后大一点了,再去看,每次看,咱相信你们都会有不同的想法。
已经能理解的,那就记在心间,不要忘了,记住了,任何时候,即便将来你们是皇帝、明王,都要记住,咱们老朱家,是农户出身,是一个老百姓,这是根,不能忘记了。”
朱标与朱义更加不懂了,只能懵懵懂懂的点点头,随后两人相视一眼,纷纷去找到纸和笔,将刚刚这些,全部记下来。
朱标与朱义也是不信邪了,现在不知道,他们就不信了,以后还能不知道吗?
其实无论是朱标还是朱义,心中都是要强的,而且性格上,周边都是朱元璋与朱元启的传说,加上一直近身的影响,这两人虽然性子面上看着不同,其实已经逐渐像朱元璋与朱元启性格的结合了,只是在这基础上,又有着自己的风格。
比如朱标,看着他一副什么都漫不经心的样子,除了亲近的人,以及宋濂,见谁都是一副彬彬有礼的样子,但真把当老实人,哪天被朱标整死了都不知道。
而朱义呢,表面看着人畜无害,一副傻傻的样子,而且还很调皮,更多的时候像个泼皮一样,但真把他当成什么都不懂的人,同样要吃大亏。
朱元璋与朱元启看着朱标与朱义在忙着,两人也随即起身,准备去外面再逛一逛,毕竟他们也是要抓紧时间,差不多就得走了。
王长梁等人见朱元璋与朱元启出来,也是在前头带路,然而走了没几步,郭兴脸色沉重,匆匆忙忙的向着朱元璋与朱元启走来。
尤其是朱元启见着郭兴这个样子,就知道有大事要发生了,不然,郭兴不会这样。
郭兴到来之后,对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