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3/4 页)
死去,连自己最信赖的王邑、王睦父子二人也已经力战而死。渐台下依然在不停地混战着,王莽身边已经剩下寥寥几个护卫,可是王莽却神情依旧,眼睛依然始终盯着天空,手捧威斗在不停地移动着方位。
“哈哈……”王莽突然一声大笑,笑声未落,尸首已经分开。
“杜吴!你竟敢杀了王莽!”王莽身旁本是一位忠心耿耿的护卫喝问道,只是大言不惭就直呼王莽的名讳。
“王揖,你何必明知故问!快!再晚就来不及了!这人头不可以替换,这尸身却可以以假乱真,因此这项上人头我必须带上了!剩下的就交给你来处理了!”话音未落,叫杜吴的人已经捡起王莽的人头跳下了渐台。那叫王揖的人也毫不犹豫,拔出长剑,剑如长虹舞动,整个天空都被剑光笼罩,无数正在争斗的王莽亲军护卫和绿林军还没明白是什么原因,却发现身躯已经被剑气贯穿,紧接着又是天翻地覆,地动山摇,天地都为之变色,整个建章宫及方圆数里的地方突然开始塌陷,不断地下沉。
“啊……”林易突然一声惊醒,竟然做了一个梦,这梦如此真实,真实的让人感到害怕,如同亲身经历过一样。再看那手中的长袍好像完成使命一样,突然间就消失在虚空中,化为灰烬。
王莽的头颅被后世历代皇帝所收藏,林易现在真是十分好奇,这王莽的头颅究竟有何神奇之处,为何历代帝王都把他和孔子屐、汉高祖的斩蛇宝剑一样当做国宝收藏。只可惜这几件宝贝本放在洛阳城中武库好好的,想不到几个月前的一场大火,把他们都烧得精光。林易从张华的奏章中早已得知此事,为此也曾难过了多天。甚至一直怀疑这样宝物应该是被人趁乱盗走。
王莽的死究竟有什么秘密,他最后被杀死之时他身边的那叫杜吴和王揖的两人,明显就是两名修为深不可测的修仙者,看他们的功法很可能就是五大剑仙世家的人,他们的所作所为究竟有何目的,这一切都太令人捉摸不透。
第六十三章 超越二千年 惊起一身汗
从那王莽黄袍中得到的信息,一直在充斥着他的大脑,简直太令人惊讶。王莽进行的是一个全面深刻的改革,不同于其他封建改革仅仅停留在制度上搔搔痒,王莽的改革是深刻,具有超前的眼光,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民族、民主、科学和共产等现代思想。
王莽具有大汉主义倾向,尤其仇视匈奴和高丽,曾经多次讨伐匈奴,意图将匈奴赶出北方草原,汉武帝之后就他最积极。他将原本臣服于汉朝的匈奴、高句丽、西域诸国和西南夷等属国统治者由原本的“王”降格为“侯”。甚至将匈奴单于改为“降奴服于”,高句丽改名“下句丽”。他胁迫羌人“献”出青海湖一带的土地设立西海郡。他甚至还一度想灭掉高句丽。不过就因为王莽对边疆少数民族采取了一系列错误政策,不仅导致边境战乱不绝,还使数十万军队长期陷于边疆,无法脱身,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国力日衰。
王莽鼓励科学试验和发明创造。对于新科技的重视,王莽当时实验很多被儒家成为奇技淫巧的新生事物。这一时期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王莽命令实施了中国医学史上的唯一一次人体解剖,现在的很多医学名词比如十二指肠之类的就是那次的命名,真真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公元18年,王莽得知有位巧匠能制作一种飞行器,这种飞行器是用大鸟的羽毛做成的翅膀,然后装在人身上,可飞行数百步。王莽立即召见他,并亲自观看了他的表演,支持他的飞行实验。王莽自身也是个发明家,他发明的是游标卡尺,意图统一全国的度量,从原理、性能、用途看,这个游标卡尺同现代的游标卡尺十分相似,比西方早了1700年。
王莽鼓励平等,关注民生,仇视奴隶制。人的生命是天地间最尊贵的,这曾是王莽提出的口号!买卖人口是“悖天心,逆人伦”的罪恶行径,必须立刻停止。看来王莽具有现代人那种人生来平等的光辉思想。王莽认为买卖奴婢有违于“天地之性人为贵”的大义,规定奴婢为“私属”,不准买卖。王莽企图以限制奴婢的买卖的方式,限制奴隶范围和数目的扩大,使其最终自然消亡。另外还规定,对于无业游民,每人每年罚布帛一匹,无力缴纳的,由政府强迫劳役。劳役期间,政府供给衣食。王莽相当关注民生,他废去皇室的呼池苑,改设安民县,迁移穷人去住。沿途饮食及到达之后所需田宅器具耕牛种子等,都由官府供给或借贷。王莽又下令在长安城中投资建设5个里共200个廉租房住宅小区,供贫民居住。权势开始向民生倾斜。
王莽特别重视教育工作,扩大太学招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