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囊饭袋,他不想白手起家,他给蒙恬的命令中特别注明:老蒙,你把以前秦、燕、赵旧有的长城连接起来,增高、加固,最好连接的长一些,莫让匈奴再有机可趁!皇帝我给你搞好后勤保障,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石头……你自己看着办吧!
蒙恬接到这个命令当然很激动,他自己本来就有这个打算,现在老板发话了,他怎能不好好干?
这是多好的皇帝啊!他在心里感叹。
始皇帝确实雷厉风行,前面把诏书给了蒙恬,后面他就派出大批官吏在全国各地征集民工,并源源不断地派往漫长的北部边境。
我估计孟姜女亲爱的丈夫就是在那时候被掳到北方去了。
那个时候在大秦的土地上有多少悲剧在上演呢?妻离子散、背井离乡一向就是我们中国人心目中最凄惨的境遇,所以在长期以来,造就这场悲剧的始皇帝就背上了千古骂名,捎带着,他的忠实手下蒙恬也没有好果子吃,也被骂成了走狗。
那么长城该不该修?
该修,我认为。
秦帝国的北方边界东起于东海之滨,向西穿过现在的辽宁、内蒙古地区,再向西抵达黄河,止于阴山折而向南。熟悉中国地形地貌的兄弟姐妹们都知道,这里没有太多险峻的山脉,没有长江大河的阻碍,也没有什么地势可为依托,而匈奴也好,东胡也好,他们都是游牧民族,骑着马,跑得快,如果没有什么屏障拦着,匈奴会在秋高马肥的季节一鼓作气跑到长江边上一边看荷花,一边抢女人!
所以,始皇帝之所以命令蒙恬修长城,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帝国建造一个人为的战略防线。
他的这个出发点是对的,很对,至少他是想一劳永逸的解决北方游牧民族无休止的袭扰。
但是他的做法对不对?
对秦的统治,我们一直有一个定论性的看法,那就是“*”
始皇帝暴不暴?当然暴。不过在当时的条件下,想要修建一道战略防线,没有足够的人力,能修得起来吗?
不能。
因此始皇帝想要完成自己的梦想,就必须大量的征集人手,逼迫他们为自己的梦想服务。
我不是在为始皇帝辩解,我是站在当时的立场上看待他的问题。
不说他了,说长城。
长城,从始皇帝时期开始大规模修建,一直修到了明朝。
数千年以后,孟姜女的哭声还在回荡,始皇帝的尸骨还在神秘莫测的掩藏着,但是长城已经成为了我们民族的骄傲。
蒙恬每天餐风露宿的在山里面跑着,吃不好也睡不好,而且他还时不时的瞄着远遁的匈奴,等匈奴稍有南来之意,他立刻就披甲上马,挥剑杀人,让那匈奴南下的念头即使在梦里都不敢冒出头来!
他的手下有几十万大军数十万劳工,每一个人的日子都不好过,蒙恬离家千里,只有在午夜梦回的时候才能梦见故乡的山水草木。
他率领手下经历了十几年艰辛劳动,终于修好了一座雄伟坚固的长城。
他修建的这条长城后来就被称作“万里长城”,这座长城成了一个民族的骄傲。
蒙恬一边修着长城,一边还在琢磨着怎样才能更好的治理收复的土地,经过请示汇报,始皇同意他在黄河沿岸的河套一带遍设44县,并立九原为郡,管辖这些新兴的县域。不仅如此,他还根据大地的风土人情和地形地貌特点,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边防管理机构,有力地支撑了他痛打匈奴的后勤保障和“防渗透、防偷袭、防侵扰”的三防政策。
公元前211年,他发遣三万多名罪犯,让他们带上劳动工具和干粮食水,远赴兆河、榆中一代安家落户,耕田种地,放养养牛,娶妻生子,老婆孩子热炕头地发展经济,为自己更为国家准备后备的军事力量,让那匈奴见了一边哭一边绝望地往嘴里塞沙子,打消回来抢东西的念头。
就这样吗?
不是。蒙恬一辈子在外面跑,经常被马背颠的腰酸背痛,手足发麻,苦不堪言,为什么?因为路上到处都是大石头小石头,一会儿上山一会儿下坡,一会儿跋山,一会儿涉水,他的身子骨能受得了吗?他是大将,并不是铁将。所以他想建一条高速公路,想跑六十跑六十,想跑一百跑一百,马儿跑得快,人也不颠簸,多好啊!
说干就干,这次他没有请示领导,自己点齐了一批工程兵就干上了。当然,为了领导出门方便,他从咸阳修起,一口气把咸阳和九原连接起来,修了一条又宽又长的直道,这不但克服了九原地处偏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