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1/4 页)
人格魅力实现的质量观。人格魅力的实现是有质量区别的。人格魅力低层次形态的实现是低质量的,只有人格魅力高层次形态的实现才是高质量的。有的领导干部也能得到群众的认可,但是群众只不过公认他是一个好人,却不认为他是一个好领导。这就是因为,他虽然有魅力,但是他的魅力还是有限的。也许他的形象气质很吸引人,为人处事也不错,但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说,他的能力、水平却可能令人不敢恭维。有的领导可能有能力、有水平,甚至是十分令人钦佩的,但道德水平却不尽如意,办事不公,以权谋私,甚至贪污腐化。这样的领导能力再强,水平再高,人们也不会认可他的人格魅力。可见,只有人格魅力的高层次形态得到实现时,才能具有高质量的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实现的时间观。真正的人格魅力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有的人在最初与之接触时,感到还是有人格魅力的,但接触时间长了之后,却发现他的身上有许多致命缺点,使人们对他的最初印象大打折扣,甚至完全改变。这就是因为有的人修养不到位,好的人格形态未能牢固扎根,某些不良人格形态可能还很顽强,在短时间内尚能够克制自己,使不良人格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但时间长了以后就不能不原形毕露。因此,要具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人格魅力,没有别的秘诀,只能靠坚持不懈的刻苦修养,取得真经,打牢基础。
人格魅力实现的空间观。人格魅力的实现离不开一定的空间。人格魅力总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得以实现,具有相对性。实现空间的大小,也是人格魅力是否真实实现的一个标志。领导干部人格魅力的实现空间体现于这一空间中的具体对象。领导干部或是领导一个单位,或是领导一个地区,或是领导一个系统,其中的全部同事、下属、群众都在领导干部所拥有的人格魅力空间之内。除了这个“内层空间”以外,还有因工作关系、亲友关系、生活关系所接触的其他社会关系形成“外层空间”。在领导干部所拥有的全部空间中,如果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只在一小部分人中得到认可,说明领导干部人格魅力的实现还是十分有限的。在他所拥有的空间中,其人格魅力占领的空间比例越大,说明其人格魅力实现的程度越高。
第三节 人格魅力实现的主观条件
人格魅力实现的主观愿望。能够被别人所接受,得到别人的喜爱与肯定,这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愿望,是所有心理健康人的正常心态。这种愿望从人的心理本能来看,应是人人都具备的。但这种心理活动,只停留于作为一个自然人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尚不能从人格价值观层面产生更高层次的目标。从人格价值观的更高层面来看,实现人格魅力的愿望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对人格魅力实现的内容有清楚的形态定位。实现人格魅力的愿望必须建立在对自己人格形态的正确认识和正确评估之上,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哪里,自己的人格魅力个性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清楚地了解自己所要实现的人格魅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形态,从而扬长避短,使自己潜在的人格魅力转化为现实的人格魅力。
第二,对实现人格魅力的程度有切实的预测分析。这是对实现个人魅力在量的方面的认识与评估。人格魅力在量的方面,全部实现还是部分实现,能够在多大的范围内实现,并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愿望,还取决于个人的许多其他条件和不以自己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条件。只有对这些主客观的条件具有清醒的分析与认识,才能使人格魅力的实现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想,而是通过个人脚踏实地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
第三,对实现人格魅力的方向有冷静的理性思考。人格魅力的实现具有明确的方向性。这种方向性的具体含义,就是人格魅力在实现的过程中,是在什么样的范围内,吸引、凝聚、感染那些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精神需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判断标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文化价值观,还有不同的情感因素在起作用。人格魅力能否实现最终取决于对象是否认同,能否接受。不被认同、不为承认的人格魅力是无法实现的。
第四,对实现人格魅力的价值有明确的期待目标。实现人格魅力的价值预期目标是由人格魅力价值观决定的。人们对于实现人格魅力都有自己的价值期待目标,就是说希望自己的人格魅力形态能够在什么样的层次上得到实现,是在文化层次上,还是在道德层面上;希望对影响对象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希望个人的魅力仅是有助于改善个人的形象,还是为了通过自己的楷模作用教育引导人,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