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2/4 页)
深奥的德国古典艺术歌曲的歌唱家。她和我的专业相差甚远,但正是她给我介绍了这些音乐艺术,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使得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可见,文化艺术修养对任何人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钱学森同志强调:“艺术功能绝不仅仅是为了教人都去弹琴学画、修身养性,而是为了教人更好地认识复杂而多彩的世界,学会用辩证的思维、灵活的方法去处理和解决面临的各种复杂矛盾。”古人云:“物艺相通”,其实说的就是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相生、相济、相融的道理。爱因斯坦是全世界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他也是主张用多种知识培养人的科学家。他曾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工具,但是不能造就和谐发展的人。他认为,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美学知识和审美能力。著名科学家钱三强先生对理、工、农、医、经、管类高等院校开设语言文学方面的课程大为赞扬,他以一个科学家的眼光评价这件事的重大意义。他说:“我们正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时,我们又面临着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国家需要大批优秀的科学人才和管理人才。他们不仅应当是一方面的专家,而且更应当是新事业的开拓者和创造者,应该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志趣,丰富的文化修养,合理的智能结构。在大学里,只攻数理化,只学单一的专业知识,就难以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要提倡理、工、农、医、经、管类的大学生都学点人文科学,学点语言文学,并注意这方面应用能力的培养。”
文化艺术修养具有促进人格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人首先是感性的存在,因而人是现实的。艺术的创造和欣赏主要就是靠感觉,离了感觉一切艺术创造和欣赏都无法实现。人以其本能的方式追求生活趣味与真善美,也只有具备这样的生活趣味和对真善美的向往,才可以称得上是人格健全的人。健全的人格发展,不仅要求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丰富的知识和见解,还要善于观察和体会自然世界的生死荣枯和社会人间百态,懂得审视和欣赏自然和生活的美,做到既有理性沉着,又有激情冲动;既讲原则准绳,又有情怀道义;既有理想追求,也能面对现实;既有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也有异想天开的浪漫精神。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曾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呢?是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中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让我们看见更多的光明。我59年的文学生活可以说明:我不曾玩弄人生,不曾装饰人生,也不曾美化人生,我是在作品中生活,在作品中奋斗。”文化艺术是用生动的艺术语言对社会深层次思考、剖析,用动人的艺术形象对人生全方位倾诉、诠释。对于非文化艺术专业的领导干部来说,虽然无须在文学作品中生活和奋斗,但文学艺术却能够带来希望、勇气和力量,使自己的人格更为完美、更为健全。在人生的旅途中,汇聚成了美好的节律和音符。这之间的强弱显隐,形成了万千的差异,不会因为彼此都追求健全和完美而形成完全相同的人格,即理想人格的追求并不会导致差异性的丧失,因为这些因素决不会按照同样一种方式进行组合,就像音乐里只有七个基本音符,却组织成永远可以不重复的旋律一样。但是,这里只应该是各个基本因素的强弱与显隐,却不应该是某些因素的缺失,如果基本因素缺了,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格的不健全。
文化艺术修养还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重要途径。健康的文化艺术作品无不体现着真善美。对文化艺术作品进行正确地鉴赏辨折,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激发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被人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的钱三强先生在1985年5月28日的光明日报上发表题为《文理渗透,拓宽视野》的文章,希望大学生都要读一些中国文学的名著。他说:“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名篇,都是艺术珍品,反映着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丈化,蕴含着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和高尚的精神。学习和欣赏这些作品,不仅能提高文学修养,了解我国文学的概况,更重要的是会加深受国主义感情,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激发反对压迫的斗志,树立美好的理想,同时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和美的教育。我们这一辈人,曾经从中吸取过丰富的营养,今天的年轻同志,也应该继承这宝贵的遗产,激励自己为振兴中华作出积极的贡献。”文化与艺术修养可以帮助人们形成价值观念及其追求目标的多样性,使人们明白物质需要的有限性和精神追求的无限性;对艺术对象的专注,可以怡情养性,有效地转移人们的注意力,疏解和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