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页)
陈炯明炮轰粤秀楼
肩负着实现“国共合作”重任的马林,万万没想到在他离开中国回莫斯科途中,被共产国际寄以厚望的孙中山在事业上又一次遭到严重挫折,国民党广州政府政局风云突变,曾被孙中山称为可靠的“爱国将领”、身任国民党广东省省长、粤军总司令、大本营陆军部长的陈炯明,拒绝接济孙中山军械,公开反对孙中山向北洋政府北伐,并于1922年3月,丧心病狂地暗杀了积极支持孙中山北伐的粤军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邓铿,迫使孙中山不得不回师韶关,改道北伐。孙中山一怒之下下令免去陈炯明的所有职务,可是手握实权的陈炯明早已不把孙中山放在眼里,他索性假戏真做,于1922年4月21日晚在省署召开紧急会议宣布下野,带领随从退居惠州西湖百花洲,又命令在广州的陈家军在石门、虎门一带布防,密电新任粤军参谋长叶举带领50个营火速赶回广州。陈炯明对孙中山的反叛表面化了。孙中山于5月17日,派当时担任广州政府陆军总长的程潜以及内政总长居正(他们都是老同盟会会员、国民党的###),前往惠州百花洲劝谕陈炯明,陈炯明假意答应程潜、居正的要求,表示服从孙中山的指挥,但在他们走后却加紧筹划政变。5月18日,叶举率部进驻广州白云山。6月13日,北洋政府的“总统”换上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的傀儡黎元洪,吴佩孚密许陈炯明以两广巡阅使的职位,诱其叛变革命。陈炯明认为发动政变的时机已到,14日,假意电邀孙中山的得力助手廖仲恺来惠州,廖甫抵石龙即被扣留,旋被押送到石井兵工厂监禁,接着陈密示部属于16日清晨2时发动武装叛乱,以4000人围攻总统府,并炮轰孙中山在观音山住所粤秀楼。孙中山在叛军向粤秀楼开进时在警卫团营长叶挺掩护下,匆匆逃到停泊在长堤天宁码头附近的宝壁军舰上避难。他的许多著述手稿及同列宁通电、通信的底稿和其他来往函电仓促中遭到毁弃。孙中山毫不示弱于陈炯明,即在军舰上手拟电稿,号召各军讨平陈逆。稍后,他移驻永翔号军舰。当天下午,宋庆龄冒着密集的炮火也出了总统府,并于次日晨转赴黄埔与孙中山会合。17日孙中山转登永丰舰(后改名为“中山”号),召集舰队官兵,号召###叛逆,决定“由舰队先发炮,攻击在省叛军,以示正义之不屈,政府威信之犹在”。他率领海军各舰向大沙头、沙河、观音山等处射击,叛军纷纷逃窜。但因魏帮平所部旅长陈辛甫受叛军收买,未能遵照孙中山的命令策应海军,以致失去平叛时机。6月19日,他只好电令李烈钧、许崇智等入赣的北伐部队迅速班师回粤平叛,孙中山也只好随舰移动于珠江上等待时机。
陈炯明得到英帝国主义的帮助,在军事力量对比中占有优势,同时又使用金钱收买海军,致使海圻、深深、肇和三只大型军舰悄悄开走。而回师的北伐军,从7月10日到29日与叛军激战于韶关和翁源一带,因长期征战,疲惫不堪,弹粮供给困难,在陈炯明和直系军阀的前后夹攻下,遭受重大挫折,不得不分途向江西、湖南边境退却。孙中山闻知北伐军回师失利,孤军无援,自己留在海上于事无补,决定离粤赴沪。1922年8月9日下午,他怀着无可奈何的沉重心情,乘英舰“摩轩号”经香港,于8月18日到达上海。他的第二次护法运动又失败了。孙中山又一次陷入徬徨苦闷之中,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是他革命征途上极端困难的时刻,是他一生中所遭受的最惨重的一次失败。他过去的历次失败皆是失败于敌人,而这次失败,“祸患于肘腋,干戈于肺腑”,相从十余年的部属,竟要置他于死地。
就在这个时候,国际友人和中国的工人阶级分别向他伸出了真诚的友谊之手。
孙中山再次从广州回到上海不几天,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主动约见了国民党上海总部负责人张继,向他表示:陈炯明既已背叛革命,中国共产党即与之断绝关系。郑重声明中国共产党将不因孙中山遭到挫折而改变与其合作的原有立场。张继立即将此事速报孙中山。共产党的诚意使身陷困境中的孙中山深受感动。
带着共产国际对中共的训令刚从莫斯科回到上海不久的马林也主动上门再次会见孙中山。
马林告诉孙中山,共产国际已作出决定,要中国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并希望两党尽快建立合作关系,在中国掀起新的革命浪潮。孙中山很高兴,当即表示愿意为此作出努力。
马林诚恳地劝告孙中山,不要靠军事行动去收复广州,而要以上海为基地开展群众性的宣传活动。
孙中山痛定思痛,回想起多次与共产国际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