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页)
。
大梁百姓对家乡出的这三位英雄十分自豪,便修建了这座三义祠来纪念他们。唐代大诗人李白游梁时曾到三义祠祭拜信陵君、侯赢、朱亥,心潮澎湃,在祠壁挥毫题诗《侠客行》,歌颂他们惊天动地的伟业: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不过人们在怀念战国三义的同时,也不应该忘了“窃符救赵”的另一主角,侠骨柔肠、慷慨赴义的大梁女儿………如姬呵! 。 想看书来
古 吹 台
开封最古老的名胜古迹古吹台,传说是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学艺弹琴的地方。
春秋时,开封是卫国南部的边境小镇,当时叫仪邑。卫国的宫廷乐师高扬因得罪了卫献公的宠姬,被逐出京城。他走投无路,便携女儿高娥来到仪邑,在这里招收学生,以传艺为生。晋国少年师旷自幼酷爱音乐,慕名前来拜师学琴。
师旷聪明过人,就是生*动。听讲时,屁股像长了刺似的坐不安稳;一双大眼滴溜溜乱转,东张西望,定不下心来。三年过去,别人都满师了,他还是半瓶子醋。高扬怕他在外面丢人现眼,就让他留级蹲了班。
高娥很喜欢师旷,常暗中劝他:“师兄,你就不能消除杂念,一心一意学琴吗?”师旷也下决心改掉毛病,但常常约束不住自己。高娥从小受父亲熏陶,琴艺精湛,经常给他“开小灶”,手把手教他。
又过了三年,高扬考试学生,听他们演奏以评定优劣。轮到师旷,他弹奏一曲,似乎韵味不足;再弹一曲,更觉索然无味,高扬心中生气,训斥道:“你学艺不精,只因为好看好动,心不专一,瞎子学琴也比你强,我实在教不了你这个学生,明天就卷铺盖回家吧!”
众目睽睽之下,师旷羞愧得无地自容,他特别感到对不起师妹高娥对自己的一片苦心。
当晚,师旷悄悄来到高娥房间,说:“师妹,请把绣花针借给我用一用。”高娥就把绣花针给了他。他走后,高娥撵去看他干啥,想帮他做活,哪料师旷回到屋里就用绣花针刺自己的眼珠。高娥惊叫道:“师兄,千万不能啊!”然而,已经晚了。师旷苦笑道:“师妹,从此我可以专心练琴了。”高娥紧紧握住他的手,流着泪说:“你不惜刺眼明志,一定能成为操琴高手。今后,小妹就是你的眼睛。”
高扬知道后,十分懊悔不该出口伤人。从此,父女俩精心向师旷传授琴艺,他也发愤苦练,终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琴艺超过师傅。高扬死后,师旷便和高娥结为夫妻。
师旷眼睛虽然瞎了,听觉却格外灵敏,音乐造诣很深。他经常在土台上弹琴,琴声特别动听,仪邑百姓无不称赞。他还谱写了“阳春”、“白雪”两首千古绝唱,名声很快传遍了列国,各国王公都派使者来聘他去弹琴。“伴君如伴虎,你千万不要去当宫廷乐师啊!”师旷想起岳父临终的嘱咐,便一一谢绝了。
当时的晋国因国弱民贫,常受强邻楚国的欺负。晋平公发愤图强,求贤若渴,听说本国出了师旷这么个人物,觉得脸上很有光彩,忙派使者隆重地去迎接他回国。师旷怀念父母之邦,又见晋平公如此礼贤下士,便决定和妻子回家乡。临行时,仪邑百姓依依惜别,舍不得他俩离开。
师旷夫妇来到晋国京城,晋平公亲自迎出宫门,待如上宾,态度十分谦恭。
一天,晋平公请师旷弹奏一首悲壮的乐曲,师旷怕他听了伤心,不愿意弹。晋平公坚持要听,师旷只得从命。师旷操琴,轻拢慢捻,未成曲调先有情。随着乐曲的变化,天色阴暗,乌云四起,殿外的仙鹤发出悲哀的啼鸣。一曲未了,风雨交加,晋平公也难过得流下了眼泪。
晋平公听过此曲,第二天就病倒了,医药无效,只得又把师旷请来。师旷说:“请大王再听一曲,贵体就会康复。”说着便灵巧地拨动琴弦,琴声如同泉水,汩汩流淌,滋润心田。忽而婉转低回,忽而激越昂扬,把晋平公面对强敌的苦闷和富国强兵的雄心都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晋平公听得心旷神怡,手舞足蹈,当时就下了床。
晋平公封师旷、高娥为宫廷乐师,每天都要听他俩演奏,遇有国家大事也不耻下问。
不久,楚国兴兵犯晋,晋平公亲率大军迎敌。双方血战多日,相持不下。
一天深夜,师旷听见楚营隐约传来笛声,便打开窗户仔细倾听。听罢,他让妻子搀扶着来见晋平公,说:“楚军军心涣散,请大王明日挥师决战,一定全胜。”
晋平公半信半疑:“先生怎么知道呢?”
师旷说:“辨乐声可以知吉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