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1/4 页)
方氏这才放过荣延小子。
“阿奶好,老太好。”见两人出来,李月姐按规矩见礼,又看郑老太手上拿着一些布料和丝线,便好奇的问道:“老太这是做什么用?”
“我家老四的大儿子圭儿这不是马上要娶元家的姑娘了嘛,今天白天,元家的姑娘来家里誊鞋样儿了,我家这边明天就要送鞋面布和丝线过去,可这不,我家里都是一窝子的男子汉,几个媳妇儿都不是精细人,我老太岁数大了,对现在一些时行的东西也不在行了,便来找你阿奶问问,对了,月姐儿你跟那元家姑娘一般大小,你还帮我看看,送什么样花色的鞋面布和丝线好?”那郑老太接了李月姐的话便道,又拿着手上那些布和丝线让李月姐帮着看看。
誊鞋样,送鞋面布,是这新人成婚前一道很重要的手序,这是柳洼这一带的民间风俗,但凡新人确定了婚期后,就由女方到男方去帮男方的家庭成员誊鞋样,之后,再由男方将鞋面布和丝线送到女方,于是,在正日子之前,女方就得在自家家里为男方的家里人做鞋子,成亲那日,将鞋子带到男方。
当然,这个风俗是民对民的,一方官家或大户人家就不时行了,比如金凤儿嫁进周家,周家就没这么做。
李月姐帮着看了看鞋面布,又看了看丝线,说起来她也不是那精细的人,便道:“老太,我家小姑母在呢,她在这方面是顶精细,平日里好多大户人家都请她去做鞋子,要不让她帮着出出主意。”
“素娥在啊,那太好了,那年素娥可是咱们柳洼镇第一巧手姐儿,没想到却便宜了十里埠的男儿。”郑老太一脸高兴的道。
只是她这话一说,李婆子却是一脸的悻悻。终归女儿这婚事却是看走眼了。
随后李月姐就带了郑老太回屋里,又请郑老太吃饺子。郑老太是吃过了饭的,这会儿却不过李月姐的热情,便要了几个,细嚼慢咽的。
李素娥对于鞋子。鞋面布这些果然在行,边吃边把时下流行的颜色样式什么的说了一遍,还把什么样的鞋面布搭配什么样的丝线也说了说。最后道:“对了,我家里还有福样儿本,不如一会儿拿给老太,老太瞧着看看。”
福样儿本是女儿家女红的一个样本子,主要是鞋样,绣花的花色等等,叫福样儿本是为了吉利。
“要得。要得。”郑老太自然是没口子的答应。
不一会儿,西屋这边吃好了饺子,李素娥掂着福样儿的事情,便要去取,郑老太本就吃饱了饭的。又在李月姐家吃了几个饺子,怕积食,便说跟着一起走走,消化一下。
李月姐看着天色已经黑,自然要相陪着一起,东屋李婆子过来看李素娥的时候,也被郑老太拉着,两婆子做伴,正好一路走一路唠嗑。
于是。一行四人一起借着天灰蒙蒙的光出了门,家里就是月娥月娇收拾了。
一路家,家家都闭了户,天黑闭户,自古都是这样,尤其最近。四邻八乡的人汇集柳洼,柳洼颇不平静,别的不说,小偷小摸就多了,所以,门户格外的着紧。
不一会儿,两人便到了镇上贾五郎租的那两间屋门前,李月姐远远看着一个小身影正趴在那门上,由门缝往里看。众人还当是小偷儿踩点,那郑老太岁数大了,爽利的劲道一点没减,一把提溜着那小身影,没想那小身影一回头,却冲着众人轻轻的嘘了一下。
几人这才看清,是姚家的七岁的小儿子,姚喜福,就前世那闭死在棺材里面的小子,今生也得了李月姐重生,要不然,也是一个死字。
“喜福,鬼鬼祟祟的,干什么?”李月姐看他那贼样了儿,也压低着声音问。
“李家大阿姐,你不知道啊,我刚才看到柳家的三姑娘银翠从那边墙头爬进这屋子,定是想偷东西,我想看看里面有没有什么响动,可看不到。”姚喜福指着成衣铺后面那个院子,一脸沮丧的道。
那后面本来是姚家成衣铺的后院,后来隔开另租,如今正是租给柳家一家人住着。
小孩子说话天真,但眼前的四个女人却没一个是天真的。
李婆子更是一脸的变色,磨着牙,用手推了推门,推不动,很明显,门从里面栓上了。
李月姐抬头打量着这屋子,因为没有前院,只能从前门才能进入,可如今门栓着,要硬进的话必然要惊动屋里的人,不过,这屋子有个小半层的木阁楼,阁楼有个小窗朝外。
“喜福,你家里有没有木梯?”李月姐问。
“自然有的。”喜福说着,一溜烟的跑回家里搬木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