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页)
心里害怕极了;可我不会对父亲讲白天发生的一切,也说不清。第二天,母亲送我出门,我便只有大声地哭啼。母亲总认为我身体多病,是心里不舒服,她哪里知道儿子一个人困在那空荡荡的老房子里所受的孤独和恐吓。这种日子持续了二年半,直至眼泪洗去了眼病,我恢复了光明。
我后来的孤独性格,或许多少在此受了点影响。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三,阳光初露,我欢乐童年
(—)
青山绿水,这缤纷的色彩在我童年的底片上是没有的;我凭着手脚去触及这个世界的空阔,还有耳朵去感受黑暗中的孤独寂寞,还有村庄的嘈杂纷乱,以及父母的沉重叹息般的哀音。
我幼小的生命,不知道什么东西是美丽的?什么东西又是永恒的?脱胎睁眼所看到的,便是粗石枯木的秋。其次 便是饥饿所席卷的人潮狂风。仅一夜,连粗石枯木也看不到了,黑暗便笼罩了我的天地。孤独,寂寞,还有恐惧,这一生我过早得品尝了。尝了个够,直至五年后眼见光明,我的心仍在黑暗中。
那段日子,我无法描述。
这生是绝不会忘掉的。光明与黑暗,这是两个戳然不同的世界,只有经历过那刻骨铭心的痛苦的人才会真正明白,才真正知道。重现光明,我第一眼所看到的,便是父亲那双浑浊的眼,眼眶里满是泪水;第二眼所看到的,是母亲那张苍老的憔悴的脸,分分明明写满了悦心的微笑。这就是阳光初露,我欢乐的童年。我看到了第一丝光明,更能真实地忆起双亲的面容。
父亲是爱我的,但我不知道。母亲更是甚过世上每一个母亲,更深深痛我,我仍然不知道。我所知道的,只是重现光明的那一片亮色,那一片绚丽。心欢悦快乐,是因为我的世界有了白天,有了光彩,有了星星,有了明月,有了红火般的太阳,是因为我看见了实实在在的花木,还有故乡的大山小溪。
父亲那时已在村里的农场做场长。
短短的,黑瘦的父亲,是铁打的汉。集体公社时,所谓的场长全是责任,全是劳累,全是义务,没有付出而应取的报酬。我在父亲的心中,站了极其重要的位置,这分亲情只有那失去过骨肉,又五十得子,且受尽了磨难的父亲才会得到。我没有问过父亲,甚至我后来上了学。那个饥饿的年代,我凭着这点道听途说来追忆岁月,重见光明的惊喜,欢快,随至又被饥饿所折磨。
村里又陷入了一片饥荒中。
父亲做了村长,一心扑在公事上。那时,中国大地还处在集体化,但已近尾声。公社,大锅饭把人的思绪牵引到那个饥饿的年代,供不应求,物质生活满足不了社会的总需求,国家实行了计划经济,采用供给制。我们买一点盐,一尺布都要票,可供应票真分到了手,袋子里却又没钱。父亲带领村里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下来仅得个温饱。农忙事多,杂七杂八的事,他要亲自安排,还得带头去做;到了寒冬空闲,他没得休息,又得翻山走路去二十里外的区上开会,天亮出门,深夜冒风归来。回来时,母亲还在等候,而整个村庄没亮一盏灯,所有的人都睡了。
七七年,故乡大旱。自五月开始,天连续半年未落一滴雨,土里裂开了条条大缝,沟下的田有岐石水库水灌溉,还保了一点粮,土里全年颗粒无收。年底了,聚众开秤分粮,每家每户分摊来年的粮食都不够吃,大户人家十三口,粮食不足一千斤。我家五口人,加至前三年我患病把一点积蓄全花了,所以来年得积蓄着过日子。七八年,父母整整一年没沾过一点米饭,总是吃姐带我去田野上采类似小*般的一种野菜,野菜饭甘甜,但吃多了不易消化,把肚子涨得很高。那年月,生活如此艰难,但我家每顿饭桌上都有一小碗米饭,那是给我的。这一年的特殊生活,我似乎胖了,高了一点。望着姐姐她们,一年整月餐餐都是吃野菜饭,心里总以为是她们喜欢吃,就像小孩子爱吃糖;我要吃,母亲不给。事后大了,才渐渐明白父母关怀和厚爱。家的温暖,父母的呵护,我在那一年脱去了病衣,身体强壮起来,开始融入了村里的伙伴中去了。
我记得,春天,一个铁环用钢丝勾起,套根竹管便可在村前的江堤上跑半天,直至满身大汗;炎热的夏天,随大的伙伴去村后那冰冷的水沟里学游泳,或和小伙伴在村前的小溪里摸鱼虾;嘴馋的时候,看见人家满树的桃李便想吃,有一回去偷邻居屋后的桃子,被守果子的小孩用石头冲伤了眼角,流了血吓得不敢回家;晨雾撩起,是秋天了,我被父母喊醒去放家里的六只鹅,人没睡够,便躺在清凉的大青石板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