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第四回:匡胤受审陈因果(第1/2 页)
第四回:匡胤受审陈因果
包公刚刚结束了对李世民的那场紧张而严肃的审判,身心还未来得及从那肃穆压抑的氛围中缓缓地缓过神来,便又被那股神秘莫测、难以捉摸且强大无比的力量不由分说地拉入了这犹如幻境般神秘且令人心生敬畏的梦境法庭。
这一回,站在公堂之上的是宋太祖赵匡胤,他的神色略显凝重,眉头微蹙,目光中透着一丝无奈与纠结。而前来告状的则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冤魂。柴荣满脸怒容,那愤怒仿佛能将周围的空气瞬间点燃,熊熊燃烧,他的双眼圆睁,眼中似要喷出熊熊烈火来,那怒火仿佛要将赵匡胤焚烧殆尽,他声嘶力竭地大声怒喝道:“赵匡胤,朕一直以来对你信任有加,视你为心腹重臣,委以诸多至关重要的重任,将朕的江山社稷、黎民百姓都托付于你,你却在朕死后,做出那黄袍加身、大逆不道之事,夺了朕辛辛苦苦、呕心沥血打下的大好江山,你可有何话要说!你这忘恩负义的逆臣!”
赵匡胤面色凝重如铅,宛如被一层厚重的阴霾所笼罩,他的双手恭敬地拱手,声音略带颤抖地说道:“陛下,此事真的并非臣之本意啊。当时的局势动荡不安,风雨飘摇,内忧外患,危机四伏。众将士拥臣为帝,臣也是骑虎难下,身不由己啊。陛下,您要明察啊!”
包公目光如电,犹如两道犀利无比、能够洞察一切的剑光直直地直视赵匡胤,他的语气严肃而庄重,说道:“太祖陛下,此事关乎忠义大节,兹事体大,还望您能详细周全、毫无保留地一一道来,切不可有丝毫隐瞒,否则难以服众。”
赵匡胤长叹一声,那叹息声中满是无奈与沧桑,仿佛承载着无尽的苦衷与沉重的过往,他开始缓缓讲述那段令人惊心动魄、充满权谋与抉择的往事。公堂之下,众人屏息倾听,神色各异,有的面露惊讶,嘴巴微张,眼睛瞪得浑圆;有的若有所思,手抚下巴,微微点头又摇头;有的则是愤愤不平,紧握双拳,怒目而视。
“陛下,当时后周新立幼主,主少国疑,人心惶惶,动荡不安。北汉与契丹联军来势汹汹,如恶狼猛虎一般大肆进犯。我领命率军出征,一心只为保家卫国,护我大宋江山。行至陈桥驿时,将士们皆言主少国危,为保江山社稷稳固,非要拥我为帝。我当时极力推辞,言辞恳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怎奈众意难违,他们将黄袍强行加于我身。我深知此举实在有负陛下对我的莫大信任,违背了君臣之道,心中愧疚万分。但当时局势紧迫,实在是为了稳定军心,抵御外敌入侵,无奈之下才应了此事。陛下,臣也是迫不得已啊!”
柴荣怒目圆睁,那愤怒的目光仿佛能将赵匡胤瞬间刺穿,他大声吼道:“赵匡胤,你这番言辞,难道以为就能轻易推脱你的罪责?朕生前对你恩宠有加,将国家的重任毫无保留地交付于你,对你寄予厚望,视你如亲兄弟一般。你却如此背信弃义,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你对得起朕的信任吗?对得起朕的知遇之恩吗?”
包公沉思片刻,捋了捋胡须,若有所思地问道:“赵匡胤,即便如你所说,形势所迫,万般无奈。那你登基之后,可有对后周皇室进行妥善周全的安置?这也是关乎你是否还有一丝良知与愧疚之心的关键。”
赵匡胤连忙回道:“包大人,我登基之后,对后周皇室皆有丰厚的封赏,未曾有过丝毫亏待。给他们赐下了良田美宅,荣华富贵,保他们一生衣食无忧。”
柴荣冷哼一声,满脸不屑地说道:“那也无法掩盖你篡位夺权的罪恶事实!你这不过是惺惺作态,妄图减轻自己的罪责罢了!”
包公再次开口,语气沉稳而又公正,试图平息双方的怒火:“柴荣陛下,赵匡胤虽有黄袍加身之举,但他在位期间,亦致力于国家的统一大业,南征北战,平定叛乱,努力稳定局势,使百姓免受战乱之苦,也算有所功绩。我们应当全面客观地看待此事,不可一概而论。”
柴荣愤愤不平,依旧怒不可遏地说道:“功绩?难道就能抵消他的不忠不义、背信弃义之罪?他违背了君臣之道,就是大逆不道,罪不可赦!”
公堂之下,众人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声音嘈杂,犹如一群嗡嗡作响的蜜蜂。
一人说道:“这赵匡胤确实不忠,辜负了柴荣陛下的信任。”
另一人反驳道:“可当时局势那般复杂,他或许也是无奈之举。”
还有人说道:“不管怎样,篡权夺位总是不对的。”
包公说道:“此事确实错综复杂,关乎忠义与局势的权衡。赵匡胤,你虽有苦衷,但终究违背了君臣之道。柴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