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小贩划着舢板,纷纷登轮
兜售大头鱼干、对虾干,一百对只卖一块大洋,能装一大篓,拿来跟五
花肉红烧,不但香味怡人而且甘旨柔滑,是一道吃馒头的美肴。另外
有一种变种虾,长约五寸,粗约一寸,跟虾的形态差不多,可是头上多
生一对蟹螯,当地人有的叫它虾虎,有的叫它虾婆,剪去头尾,放在盐
水里泡上一夜,肉已经变成半凝固体,不必蒸煮,只要蘸上高醋姜末酱
油,用嘴一嘬,壳子里的肉能全部吸出,比苏州吃的满台飞还要鲜美。
清代状元王可庄(仁堪)有一首五古诗咏虾婆,说吃过虾婆,三天内觉
得吃什么山珍海错都不够味,可见虾婆鲜的程度如何啦。
山东半岛黄县的龙口,也是海产极为丰富地区,当地富源馆有一
道菜叫“爆炒海指甲”。海指甲生在海边的沙滩上,长约三寸,宽仅七
八分,生有一个淡青的薄壳,活像人的~枚指甲盖儿。平时在沙滩上
露出一半接受阳光空气的滋润,遇有响动或有人经过,它感受震动立
刻缩了回去,就像一根手指抽回沙堆一样,不明究竟的人,真能吓你一
跳。龙口海边住的妇女都是挖海指甲的能手,眼尖手准的人,看它刚
缩进洞去,立刻用铁钩把它钩出来,用大蒜苋菜大火炒来下酒,鲜嫩之
极是其他海鲜比不上的。
烟台有一种海产叫“海肠子”,别的滨海地区似乎还没见过,也可
以说是烟台的特产。海肠子是手指粗细、长近一尺的紫红色海虫,就
跟台湾一度有人喂养的红蚯蚓仿佛。用姜酒酱油高醋辣椒蘸一下下
锅油炸,拿来下酒,香脆无比,比客家菜“炒脆肠”还来得鲜美;切成薄
片煮汤食不留渣,明脆鲜美,更是一绝。不过本地人整条海肠子在滚
水里一烫,就夹起来吃,好像吃红蚯蚓一样,外地来人多半就不敢领
教了。
海蜇在烟台沿海也非常之多,轮船停泊海面,可以看到大片的海
蜇在海面漂来游去,船上伙夫用铁钩把它们钩上来,在甲板上用快刀
割下几片来,然后再放回海里去,这种现割现做的海蜇无论是蜇头蜇
皮,拿来下锅一炒脆爽清妙,比此间北方饭馆的清炒蛋皮更脆爽多了。
石鳞鱼是泰山黑龙潭特产,凡是登过泰山绝顶的人,必定取道黑
龙潭下山。黑龙潭水黑如墨,深不见底,山瀑悬泻,奔腾而下,在潭中
激起无数漩涡。玉皇顶的道士说:“潭中蛰居一条乌龙,所以形象险
恶。”潭内生长一种小鱼,尖头细身,鳞坚肉厚,当地叫它“石鳞鱼”。鱼
肉细嫩程度,很像苏北里下河所产的刀鱼,可是又没有见刺。不过这
种鱼干炸、清蒸、红烧,都不十分入味,最好加上细萝卜丝用大火炖汤,
汤呈浓白,好像奶汤,浆凝玉液,鲜透齿颊,而且不加姜葱,毫无腥味,
可算一绝。鱼肉蘸酱醋吃,有如吃大闸蟹。如用大火,让汤多滚几滚,
则鱼肉酥溶,化入汤中,只剩下一条三角形骨架子了。山东泰安的大
饭馆都会做这种石麟鱼汤,其他县份,就难吃到了。
听我这么一说,山东这几种海鲜,除了海蜇是常见之物外,其余海
指甲、海肠子甚至还没听说过,大家对于海鲜也就不争短论长了。总
之海产鳞介凡是寒冷地方出产的,不但组织细嫩,而且鲜度较高,嗜食
海鲜的朋友,必定能体会出来的。
江南珍味苏州无锡船菜
民国十六七年,旅居沪埂,在山景园吃了一次无锡菜,感觉齑羹鲔
脍,色清味甜,自成馨逸。同座友人又盛夸无锡雕蚶镂蛤,备极鲜美,
于是动了逛逛鼋头渚、尝尝味压江南的船菜的念头。谈到吃船菜,上
海太平银行经理万茂之、周涤垠两位表兄弟,都是识途老马,而且门槛
特精。我们一行六人,乘沪宁特快,到了无锡先下榻满庭芳大旅社,准
备第二天游太湖,吃船菜。
当年先慈在苏州到七紫山灵岩进香礼佛,是包一只三舱两篷、竹
帘锦幄的大船,一开船就是川流不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