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使鹿部(第2/3 页)
冷空气大大减弱,相对的寒冷要好一些。
海里宝村的木刻楞也建立了一百多个,伯力人从来就没有住过这样温暖的房子,睡觉有温暖的房子,出行有温暖的海豹皮大衣,伯力人不在如同以前那样一身麻衣,在寒风里瑟瑟发抖,而孔辉在组织建码头、造船、炼青铜,孔辉在复制白杨木镇。
,!
700人在冶炼青铜上,已经有了5座冶炼炉,矿石的品位高白杨木镇一倍多,产量已经远远超过白杨木镇。
没有几个工匠,铸造技术不成熟,只能铸造简单的东西。
从海里宝村海岸南行200公里就是日本北海,初冬海面开始漂浮流冰,一些小须鲸在海岸不远捕食,小须鲸呼吸激发的水柱时常在海面喷涌。
小须鲸是一种体重不超过十吨的小型鲸鱼,但是对于孔辉一行人来说已经大的不得了。
怎么捕杀鲸鱼,谭启明是讲过的,比较接近时代的捕鲸鱼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叉鱼手划船靠近鲸鱼,一人用带倒钩的鱼叉刺入鲸体,鱼叉上系着生皮线和皮革鱼漂。捕猎者不断往鲸鱼身上插入更多鱼叉,直到鲸鱼折腾累了才追上去杀死。然后把鲸鱼拖到海滩处理。这种捕鲸方式效率低,风险大。
先进的就是爆炸鱼叉法:19世纪中后期发明,用炮管火药发射的爆炸鱼叉代替手掷鱼叉,捕鲸人能从更远的距离更快地射中目标。这大大提高了捕鲸效果。
孔辉决定选择第一种办法,技术、工具决定也只有选择第一种方法。
李爱民在亦赤哈城在打造农具,乌苏里江东岸一直到黑龙江 ,田野都是肥沃的黑土地,而且是伯力人开垦出来的熟地,这些农田荒废了十年,目前21个村庄耕种的土地还不足十分之一,这些荒废的土地野草丛生,明年春天李爱民要把这些土地都种上粮食。
豌豆饭与小麦饭被要求停止使用 所有的粮食都要用作种子。
要有三百个犁铧、四千把锄头、四千把镐头、两千把铁锨……士兵变成了铁匠,在把青铜打造成农具,而这些农具各个丑陋不堪。
没有牛马、没有驯鹿,即便打造出农具,耕种乌苏里江东岸广阔的平原也是不肯定的。
而距离最近的部落就是使鹿部,他们有驯鹿。
海豹皮大衣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战士都是有的,伯力人按照木刻楞,一个木刻楞发了三件大衣,谁出门谁穿,哈拉领着两千多人学习做农具,哈拉学的极其认真,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金属。
200战士加800伯力人,训练一支远征军,长矛刺杀、重盾防御、手榴弹攻击、弓箭的密集射击与防御……
厚重的积雪并不适合马匹,雪橇还是必须使用的,一百辆雪橇,每十名战士一辆雪橇,雪橇即是10名战士都的运输工具,也是战士们的宿营帐篷,雪橇制作的宽大两边有高高的挡板,宿营时,在挡板上铺上海豹皮就是帐篷,挡板外面埋上积雪,挡板宽2米,白天,10个战士拉着自己的雪橇,晚上十个人就并排躺在上面熬过严冬的夜晚。
沿乌苏里江东岸逆流而上,满是积雪的冰面行动非常困难,一天也只能前进30公里,不断有冻伤的战士出现,士兵里的汉族战士已经全部冻伤,李爱民也一样,汉族战士根本不适应寒冷气候,尽管带着厚厚的手套,冻得红肿的手已经不可能拉开弓弦,只能把冻伤的战士用厚厚的海豹皮包裹 然后放在雪橇拉着,行进的速度更慢了。
李爱民在第7天就把指挥权给了鲶鱼,李爱民龟缩在海豹皮毛里保命。
第十一天,队伍才来到伊曼河流域,与艰苦的行军相比,使鹿部的征服就轻松太多。
一群狗吠惊动了所有的人。
树皮屋里走出来了人,驯鹿皮衣、皮裤、皮鞋,就如同谭启明刚刚穿越明末见到的索伦鱼部的人。
鲶鱼就直接走进使鹿部的山寨,在风雪里喊叫,鲶鱼自己知道是代表莫日根的,鲶鱼一点也不恐惧。
使鹿部也是一个鄂伦春族人部落 鲶鱼的索伦张部与这个使鹿部是同族,鄂伦春族索伦人彼此没有战争,当两个鄂伦春族索伦部落相遇,彼此就是一场狂欢,在鄂伦春人的文化里,本族人只有互相帮助,没有互相伤害。
鲶鱼告诉使鹿部首领,莫日根出现了,莫日根就在我们村里,莫日根来内兴安岭就是建亦赤哈城,莫日根要求使鹿部臣服。
鄂伦春族索伦人彼此也都不会说谎,但是臣服就要考虑一下了,部落首领叫岔班莫,就是白桦树,白桦树与部落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