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第2/4 页)
好起事成功后的组阁名单。
“二·二六”事件发生后,皇道派头目真崎甚三郎提出,应按兵变军官的《奋起宣言书》和《希望事项》稳定局势。接着,他又与海军的皇道派加藤宽治一起拜会伏见宫,要求建立“皇族内阁”,并建议“发布昭书,赦免事件参与者”。'〔日〕祢津正志:《天皇裕仁和他的时代》。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年,第112页。'
随后,陆军军事参议官聚集在宫中,在荒木贞夫和真崎甚三郎的操纵下,拉着川岛陆相,写出承认兵变内容的《陆军大臣告示》,并通知给军官们,承认他们占领的区域是他们守备的地区,答应他们的要求,准备建立法西斯军事独裁。
26日9时,川岛陆相进皇宫向天皇宣读了兵变军官的宣言书,天皇裕仁说:不管他们以什么为借口,我不高兴,他们给民族带来了耻辱,我求你尽快镇压他们。
27日,参谋副总长杉山元接受天皇镇压叛军的主张,但他一心想避免日本军队相互残杀,所以对事件采取拖延的态度。他首先发布戒严令,任命香椎浩平中将为戒严部队司令官,并由第1师第1团的小藤上校负责东京市内的警卫,进而将叛乱部队置于第1团指挥之下,这说明陆军已承认叛军为戒严部队。
2月27日,在中国厦门的日本领事馆发表声明说:叛乱的目的是为了将当时的内阁更换成军部内阁,日军青年军官的意思是席卷全中国和准备立即对苏作战,以便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的强国。'《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第374页。'
与此同时,裕仁天皇的侍从武官长本庄繁,也极力袒护叛军,他说:“其精神纯系出于忧虑君国的前途,不必深究。”裕仁则愤愤地说:“对杀戮朕之股肱老臣的残暴军官,即使在其精神方面也是难以饶恕的,因为这等于谴责朕。”并表示:“朕要亲自率领近卫师平定叛乱。”'〔日〕祢律正志:《无皇裕仁和他的时代》。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第112页。'
日本海军对“二·二六”事件从一开始就持否定态度。因为遭受袭击的斋藤、冈田、铃木等高级官员是海军出身,海军方面担心建立的法西斯政权最终会导致陆军独裁。所以,海军从横须贺调联合舰队开进东京湾,让陆战队登陆担任海军省等处的警备。
2月28日下午,陆军参谋副总长杉山,从甲府和千叶县佐仓以及仙台、高崎调来配有坦克、火炮的大批部队及部分航空部队,以便从数量上压倒叛军。次日14时,全部叛军投降。
皇道派发动大规模军事政变,为统制派整肃军队提供了借口,他们认为叛变部队的行动,破坏了天皇制军队的基本秩序,如不加以制止,便意味着天皇制秩序的崩溃。而且叛乱的下级军官无视军方首脑竟擅自进行“革新运动”,严重损害了军部的威信,使人民谴责的锋芒转向军部本身,不利于军部政治地盘的扩大,必须严厉地镇压皇道派,确立统制派即军部中央的领导权,才能以此为交换条件,加强军部对政府的控制力。
因此,“二·二六”事件后,进行了严厉的肃军活动,以处罚叛军。1936年3月4日,天皇发布紧急敕令特别成立了东京陆军军事法庭,7月5日,第1次判决对叛军的全部首领19名均判处死刑,其余70名分别判处有期徒刑。
1936年3月和7月,实行了包括对有责任者的处分在内的两次调动;8月,又实行了包括3000余人的大规模的走期人事调动。通过3次的人事调动,撤免了大批军官,基本完成了肃军工作。从此陆军中的皇道派被彻底清洗,统制派的统治权终于稳固地确立。
“二·二六”武装政变,是日本政治史上一次空前的大事变。以新陆相寺内寿一上将为核心的军部统制派充分利用这次事件,在对内严厉肃军,彻底清除皇道派势力的同时,对外展开强大政治攻势,以对付叛军的威胁为借口,全面控制政局,并将皇道派提出的要求为我所用。2月26日,军部立即宣布在第1师管区(东京市、千叶、埼玉、神奈川、山梨等县)内实行战时警备。2月27日,又对东京市区发布了日本历史上第一次戒严令,而在叛乱结束后也不予解除,一切政治性的集会结社都被完全禁止。在戒严令下的临时议会,制定了危险印刷品管理法,思想犯保护观察法等一系列法西斯的法律。从这一年起,“五一”节被禁止,陆军工厂中的工会也被取缔。法西斯军部超越政府和一切机关之上,掌握着独裁的绝对权力。
1936年5月18日,日本军部按照敕令以修改陆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