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再临登州(第1/2 页)
仁川出海,直线向西,很快便到登州府。
船队熟练地在海商们的码头靠岸,登州水师照例视而不见。一下船,李守仁便看到了在岸上迎接的李疍。
“大哥,这是小弟的大东家。”
“大东家,这是我结拜大哥。”
李守仁向李疍介绍起了朱祁镇,接着,又向朱祁镇介绍起了李疍。
“李兄好,鄙人姓朱,名镇。大龙头,久仰!”
朱祁镇潇洒地打了个招呼。
“哪里,哪里。朱先生手眼通天,如今一见,果然气宇非凡。实在令在下佩服。”
“朱先生您不必多虑,守仁是我兄弟,你我两家合作已久,不说别的,在登州这一亩三分地,朱先生可将这里当成自己家……”
李疍十分热情,充分发挥了齐鲁男儿的好客之道。
接着,朱祁镇向李疍介绍起了自己身边如伯颜、袁彬等人,当然用的都是化名。李疍也向朱祁镇简单介绍了一下海港情况。
朱祁镇打量着这座海港。海浪富有规律地拍打着岸边,空气中弥漫着海水的咸味和鱼市特有的气息,码头上,成排的木船随着波浪轻轻摇晃,有些是渔船,有些却是其他船只,像广船、福船以及倭国的商船都有,此港的规模、吞吐量,恐怕已经超过了仁川港。
今天天气不错,微微寒风下,渔民们干得热火朝天。他们穿着单衣,撸着袖子,麻利地装卸着各种货物。
码头附近的船厂,修补船只的工匠们同样在忙碌,铁锤敲击声、铁锯锯木声、工匠们地嬉笑怒骂声透过海风隐隐传来。
朱祁镇贪婪地看着眼前的一切,这是一座生机勃勃的港口,这是一群在希望中野蛮生长的朴实渔民。
“朱先生感觉如何?”
见朱祁镇看得出神,李疍问道。
“很好。很好。”朱祁镇竖起大拇指夸赞道,“没想到胶辽地区还有如此富有生机之地。”
不料,李疍却是哈哈大笑:“哈哈,朱先生,这一切都和您有关啊!”
“哦?”朱祁镇感觉有点意外,“还请大龙头明示。”
“朱先生,您家大业大,又是第一次过来,可能还不知道详情。”
“以前,我等也只是小打小闹,走走私,捕捕鱼,做一点小本生意。”
“但半年之前,守仁突然来此,他带来了北地大量珍奇货物,尤其是皮货,不只是山东,就连京师那边也十分稀罕。”
“守仁带来的东西太多了,我就做起了二道贩子的生意,像人参、东珠,倒腾到曲阜、德州,价格就能翻倍!沿大运河南北,更是卖出不菲价钱!”
“我等冒朝廷海禁,刀尖舔血,这些年来也攒了些钱。没想到,我攒的那些积蓄完全不值一提!不说衍圣公和那些王爷们,甚至连许多官绅、地主,尤其是江南那帮子世家大族,都是身家亿万!”
“托朱先生之福,我等做生意容易了许多,村寨、码头也在不断扩大。吸引的客商越来越多。”
“眼下,这里早不再是小小的渔港,而是一座举足轻重的海港了……”
说起这大半年发展变化,李疍滔滔不绝,感激不尽。
“原来是这样。”朱祁镇点头。
“不过,大明海禁,如此一来,登州府万一翻脸,李兄如何?”
朱祁镇明知故问,李疍听闻此言,则是叹了口气。
“不瞒朱先生,我有族兄在登州水师,在登州府、乃至山东布政使衙门也认识几个人。”
“当然,上供是免不了的。可即便上供,这些毕竟上不了台面,我也担心啊……”
说罢,李疍再次深深叹气。
“全族全村,全体弟兄的脑袋都绑在咱的裤腰带上,眼下是想金盆洗手也不可能了。不如趁着还喘气,多挣点,实在不行,咱就扬帆出海,东边的李朝和倭国咱去不了,只能像南边朋友那样下南洋了。”
“what?”朱祁镇愣住了。
下南洋?山东这边的渔民都听到消息了?
“南洋?”朱祁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下南洋?为何远在登州的你们也得到消息了?”
“嗐,这对沿海渔民来说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李疍没有隐瞒,他继续说道:“听闽省朋友说,南边许多大家族在南洋发了大财。”
“有的从土人手里抢了大量的金银、珍珠。有的发现了金银铜铁锡等各类矿藏。有的在无主之地开垦大量田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