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出海卖私盐(第1/2 页)
夜黑风高,北风烈烈。
正是做坏事的好时节!
海参崴渔村李村长(现在是李城主)长子——李守仁,率领着8名村民,驾驶着一艘中型双桅纵帆船,行驶在釜山港外的茫茫海面。
这次行动,是试水,是破冰,他们的船舱里装着两万斤食盐,以及30名全身披挂的野人士兵。
他们将悄悄潜入,在李朝最大的海港附近,出售这批私盐。
作为渔民的孩子,李守仁刚刚上手这艘双桅纵帆船时,整个人都震惊得麻了!
天底下怎么有这么好操作的船?这船这么大,所需要的人手却这么少!
更重要的是,这船航速极快,比原来的渔船快了数倍不止!
所有的渔民,在试驾过这艘双桅纵帆船时,均是如此反应。他们祖祖辈辈打了几百年鱼,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船!
这船,竟然是村长指挥人做出来的!
这船,设计者竟是那个最多二十出头的年轻公子!
这一切,太震撼了!
其实,倒也不是双桅纵帆船如何如何,只是这小渔村的造船水平太低。
如果这种船落到闽粤船工手中,他们固然会赞叹此船风帆设计之巧妙,却也不会震撼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就货运而言,广船福船与盖伦船各有千秋。当然,船取决于需求,如果兼顾武装和货运,盖伦船是性价比更好的选择。
而就双桅纵帆船而言,相比横帆船,顺风时速度虽然略有落后,逆风时速度却远高于横帆船,这些沿海船工凭借经验就可发现,并不需要太复杂的物理知识。
第一批10艘双桅纵帆船成功下水,村民们熟悉操作之后,李守仁便带着村民,驾驶着一艘船,满载食盐与士兵,来到了李朝最南端。
2万斤远不是这艘船的极限,但初次试水,万一做不成,那沉没成本太大了。
帆船出海,包括老村长在内的村民,包括李守仁这一船人,所有人都像入洞房前的新郎,一脸紧张与期待。
双桅纵帆船果然不负众望,仅仅一天多一点,船便从海参崴开到了釜山港外。
原因无他,李朝,实在是太小了。
按宋应星记载,大明盐价在百斤8钱到1两左右。李朝盐价和大明差不多,但海参崴的盐自然是远好于李朝的盐,于是,这批私盐的心理预期价被定到了2两。
李守仁不是个莽撞之人,他常年在沿海各处捕鱼,因此也认识几个李朝乃至倭国的朋友。
早在预备贩卖私盐之时,他便开始了悄悄联络,按计划,这几天,有人会在釜山接应。
尽管现在是晚上,港口的官员早已进入梦乡。为了安全起见,李守仁还是特地避开了港口,而是沿着附近漫长的海岸线,开始了寻找的过程。
远离港口后,李守仁的船头与船尾,各亮起了一个火炬。
很快,远处的岸上举起了三个火把。按事先约定的信号,双方已经互相发现,双桅纵帆船迅速朝那片区域驶去。
眼前这片滩涂不是沙滩,地上颇为硬实。双桅纵帆船在滩涂近处抛锚,岸上的人眼见传来,朝滩涂后挥舞火把,很快,几辆马车出现在众人眼前,一群身穿黑衣,满脸警惕的汉子,手持腰刀站了出来。
“朴兄、崔兄,别来无恙。”
李守仁抱拳,用汉话说道。
“李大哥别来无恙!”
两人也抱拳回礼,用的同样是汉语官话,只是口音颇怪。
“货还好?”
打了个招呼,两人便迫不及待,准备看货。
“好着呢,你们看。”
双桅纵帆船上面的渔民将一袋100斤的盐搬到朴、崔二人的小舟上,小舟来回穿梭,一盏茶时间,两万斤食盐便运送完毕。
李守仁打开一袋食盐,抓起一把,给二人看。
二人一下子陷入了如痴如醉的模样。
“李,李大哥,你这私盐,竟然如此之白净!”
被称为朴兄的那位男子一下子呆住了。
“朴兄可以尝尝。”
两个人用指尖沾了点盐,放嘴里尝了尝。
“极品!我朴炯植活了30多岁,没见过这么好的盐!”
“就是,就是。这盐,恐怕比王京里的两班大臣们,家里吃得还好了!”
李守仁则笑盈盈看着两位:“那就按之前所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吧。”
朴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