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生火,煮盐(第1/2 页)
海参崴城规划参照九边之一的大同。比大同稍大,其东西长、南北宽各2公里,城墙周长在8公里左右,设置城门12个,包括东南西北四座主城楼,8座普通城楼。不设护城河,但有吊桥、箭楼、月楼、望楼、角楼、控军台等设施。
海参崴的城防,计划采用夯土包砖,这是朱祁镇充分考虑了将来火器的影响所决定的。中国古代夯土包砖的城墙,面对古典时代火炮的效果远比欧洲的石头城墙要好,哪怕到了近代,火炮也只能炸毁城墙上的女墙垛口,摧毁城墙上面的防御设施,而城墙本身,仍是阻碍。
当然,既然考虑了火器,海参崴的城防,与普通城市也有不同,重点在城砖用水泥粘合,城墙上面敌楼、角楼用水泥竹筋修筑,女墙也格外厚实,并有将来为火炮准备的炮台垛口。
水泥不是问题,知道配方,在哪都能烧制。朱祁镇在和林之所以没用水泥大规模建设,主要是和林冬天太冷,严寒对这种普通水泥影响太大。
海参崴新城并没有与港口合二为一,这是充分吸取东罗马帝国被旱地行舟的教训。海参崴城垣在港口内侧,城市东门出去直通大海,将来,在海港周边要地,这里也可按实际需求建设炮台。
其实眼下海参崴远不必修这么宏大,但这么多野人,就算全去造船,船厂也容纳不了。
于是,野人们有一部分去了附近的山上,扩大铁矿产能;有一部分拿着刚发下去的铁锯,去了周边的森林伐木、开荒;还有一部分机灵的人被老村长选去船厂。
剩下无事可做的,就去夯土筑城了。
大半个月,眼见海参崴周边再无野人部落,海边的沙滩也被朱祁镇逛了个遍,看着一个个吃得面色红润,毫无尘土气息的瓦剌士兵,朱祁镇决定,再动一动。
不过呢,动之前,还要在这里做一番安排。
“老丈,等新船落成,你等就不用再捕鱼了!”
朱祁镇跑到了船厂,找到了老村长。
此时,10艘双桅纵帆船已经初具雏形,当然,距离船只真正下水使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种双桅纵帆船,每艘船长30米,由于海参崴并不缺木料,因此船工们不必像华南的同行那样用技术弥补原材料不足之憾,而是直接用合格的整根巨木来加工。
当朱祁镇找到老村长时,他正意气风发地指挥着几个野人干活——他有管理经验,又会女真话,因此指挥起野人船工来如指臂使,非常高效。
老村长仿佛年轻了二十岁,布满皱纹的脸上满面春光,他意识到,小渔村的好日子来了,只是他万万没想到,这好日子,比自己预料的要好得多!
“公子,您来了!”
放下手中的活计,老村长也连忙迎向朱祁镇。
“嗯,我很快便要去一趟咸镜道。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
朱祁镇正色说道:“老丈,你有没有考虑过,以后不让乡亲们捕鱼了?”
“啊?”老村长嘴巴张成了一个o字型。
“造出来的这船,我可以做主,以优惠价卖给乡亲们。打鱼太辛苦了,还有风险,今后,我为乡亲们找到了一条发家致富的新路!”
“敢问公子,什么路?”老村长激动了起来。
“卖私盐!”
“啊?且不说我等没有千里迢迢走到中原的能力,就算真的翻山越岭过去了,那被朝廷知道了,可是杀头的大罪啊!”
“公子,您智计无双,老朽也不是贪生怕死之人。可老朽作为村长,还要为村里三百多乡亲考虑啊!”
“公子,此计虽好,只怕我等无福享受……”
老村长明显是不想惹事,一听朱祁镇叫他卖私盐,头都摇成拨浪鼓了。
“哎。”朱祁镇恨铁不成钢地叹了口气,“谁叫你去中原卖私盐的?”
“不然呢?”
“去李朝啊!近在咫尺的李朝你考虑不到?卖给那些棒子!”
“还有倭国,卖给那些小鬼子。”
老村长不知道什么是小鬼子,但他知道倭国,他转眼一想,有了这快船,未尝不是不可能啊。
“老丈,不瞒你说,据我所知李朝与大明一样,是盐铁官营。”
“至于倭国,则控制在各地藩主大名手中,其实也差不多。”
“盐铁官营除了防止百姓囤积铁器造反,最大的好处,其实是变相加赋!”
朱祁镇坦诚布公,对老村长说道。
“变相加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