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捕鲸记(第2/3 页)
的战士,看到海里宝村的锯子,才知道锯齿的排列是错误的,锯齿应该是分别向左右微微歪斜的两条线,而海里宝村的锯子锯齿都在一条线上,怪不得不好用。
锯子锯木板 ,红松可以、榆木可以、橡木也可以,就是铁桦木不可以,砍伐回来的铁桦树一根、一根的堆在储木场,一点加工的办法都没有,只有伯力人在用铁桦木的树枝做几只木矛、几只鱼叉……
,!
雪橇迅速回亦赤哈城,运输一千伯力人来造船,使鹿部人驾驶着雪橇,一百辆雪橇从天亮出发,中午就到达内兴安岭驿站,在驿站吃饭喝水,给驯鹿喂食,在天黑时候就到达海里宝村。原来可以来更多的,但是木刻楞不足,只能来一千人还拥挤不堪,还要继续建造木刻楞房子。
两千人开始造百吨的小渔船,锯木板、烘干、防腐油浸泡(煤炭炼焦生产出防腐油),然后在龙骨上用青铜铆钉加固木板,水密舱设计,木板之间用鱼泡胶填充,桅杆还是有的 虽然动力主要依靠人力划船,李爱民所以建议留桅杆,是因为伯力人能够纺织亚麻布,可以用这些亚麻布做船帆。
把大量的青铜锭、海豹皮、海豹肉运回亦赤哈城,让哈拉、莫哩组织伯力女孩纺织亚麻布,伯力人也种植胡麻,是一种原始版的亚麻,纤维比后世亚麻更加粗粝,可是原来伯力人就是依靠这些粗粝的纤维纺织布来抵御严冬,现在海豹皮大衣在逐步取代胡麻布衣,21个村庄还保留着不少的胡麻,胡麻纺织出的胡麻布纤维粗粝而结实,在刷一层鱼泡胶,就是不错的船帆。
胡麻也可以做船的缆绳与渔网,把胡麻放在海豹油的青铜大锅里熬煮之后,做出来的渔网不但结实而且不吸水,这样的渔网去捕捞明太鱼不要太轻松。
李爱民、孔辉都是阿什哈达军户,都懂使用船帆。
两千人造一只渔船还是比较快的,一个多月时间,一条渔船下水了。没有严重的漏水,小的渗漏继续使用鱼泡胶填充,防腐油散发着浓重的煤油气味,36只大船橹划动,每一个大船橹有两个水手操作,一共有72个划船水手,船长一人,大副一人,二副一人、三副一人,舵手两人、水手长一人,鱼叉手10人,厨师2人,了望手三人,医生一人,合计95人。
李爱民与孔辉一个船长、一个大副就出发了。
渔船的最底层一米高,要放置压仓石,压仓石让船的重心稳定,看着那些沉重的铁桦树,既然没有办法加工,就用铁桦木做了渔船的压仓石。
第二层是桨手船舱,18排木凳上坐72人,两个人操控一只大船桨。
第三层是水手仓,宿舍、物资、厨房都在这个仓里。
上面是甲板,船尾有箭楼与船舵。
阿什哈达古老的船工号子,在鞑靼海峡响起来,汉族号子第一次在鞑靼海峡响起。
嘿哟嘿,摇橹起,江水急,船儿轻。
嘿哟嘿,顺风行,浪花白,船帆升。
嘿哟嘿,船头立,望远方,心飞扬。
嘿哟嘿,船尾摇,江水长,歌声唱。
嘿哟嘿,划船去,
嘿哟嘿,顺风水。
左一桨,右一桨,
嘿哟嘿,船儿快如飞。
嘿哟嘿,江水长,
嘿哟嘿,风更急。
一桨一桨又一桨,
嘿哟嘿,
船到桥头自然直。
嘿哟嘿,日头高,
嘿哟嘿,汗水湿透衣。
一桨一桨再一桨,
嘿哟嘿,不惧风浪向前方。
伴随着节奏,划手们用力划着,亚麻船帆也升起来,
划船加风帆,每小时14公里的样子,当天夜晚就进入了日本北海,在海岸停泊,海面上的流冰让船不能在夜晚航行 。
海浪摇晃着渔船,并不适合休息,在岸边点燃篝火,支起来帐篷,美美的睡一个晚上。
早晨起来吃完海豹肉继续向日本海航行 ,而成群的小须鲸已经就在眼前。
放下小周,鱼叉手划着小周向小须鲸靠近,这些小须鲸从来没有见过人类,根本就不知道危险的来临,依旧从容的在海水里平静的游泳,很有规律的下潜与呼吸。
孔辉手拿一根两米长的青铜鱼叉,鱼叉不但打磨锋利而且带大的倒钩,这倒钩只要插入鱼的身体就绝对不会脱落,鱼叉牢固的系一根长长的亚麻绳,绳子末端是一个完整海豹皮做的浮子,浮子就如同一个巨大气球,缝合口都严密的缝合并涂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