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北明和南明 > 第114章 银钱的故事

第114章 银钱的故事(第1/2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带着皇帝到处溜达道,何是道天下第一权臣平乱传极品家丁,俏小姐全民原神转职,七圣召唤芙宁娜明末平倭录重生梁山王伦,弥补所有遗恨巨人:我绫小路清隆莫得感情重生,双杀大周姐妹花一人之下:我乃最强发型师!无限穿越之朝代剧本互换家父嬴政,我吃软饭造反怎么了?我在大唐斩妖邪执手春江大乾异事录后室:我的系统有亿点大病求生:当我获得了草神模组蜡笔小新:黄猿大将穿越成为园长东京复仇者:我比反派还要狠!

做为金融民工,穿越一会,不搞一点金融业务算是白来了。

那么,最崇高的金融业务是什么呢?,最崇高的金融业务,既不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的存款,也不是商业银行赖以获利的贷款,也不是流通领域里的结算,什么理财呀,什么投资都不算,

最崇高的金融业务就是货币发行,所以所有的国家都牢牢的掌控着货币发行这一最崇高的金融业务,马克思说,黄金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黄金,当金本位时代,谁发现了黄金谁就是货币的发行者,所以金本位是最诚实道德的后一句话性体系,然而,后世的几百年中,所有的政政府,政客,央行都反复的向,向韭菜门灌输一个观点,只有央行才是政府,政府才是货币合法的发行者,才是信用的建立者,尽管事实证明,有些央行和政府缺德到冒烟

贬值货币向货币里加水,是所有国家收割财富最轻松便利的手段,

而中国古代的白银本位的货币更加的不堪 ,

中国古代的白银本位甚至不能说是货币工具 ,简直就是贪官污吏信手拈来的贪腐工具。

明朝的白银流通几百年,竟然不做银币。

也许你会认为这是明朝的愚蠢,而其实这是明朝官员的聪明,准确的说是贪官污吏的聪明。

明朝在张居正改革以后,实行一条鞭法,所有的丁税、徭役、田赋都摊到了田亩之上,一亩田一般缴税5升3合2勺,最高是8升。

一亩田大约是38斤到80斤的税。然后丁税也是有几升的,辽响用于国防要几升米的,地方治安的剿响也是要几升麦豆的、训练军队的羊毛也要出在羊身上,练响还是要缴纳几升的,七七八八,一亩田赋就达到了近百斤。

明末产量不高,北方小麦亩产两石就是好的田,两石就是240斤,南方水稻亩产600斤也是上田,这样仅仅税收一项就要拿出超过四分之一。

缴税吧,大明臣民的义务。

许二牛一家种田十五亩,十五亩田种了三分白菜,七分棉花,其余的都种了小麦、谷子,许二牛家住大同府右玉县苍头堡村,依靠着苍头河,依靠着自己年轻力壮,在春天里拼命的去苍头河担水浇田,硬是打了18石麦、10石谷。

白菜也打了500斤,够吃一冬天的蔬菜,棉花也打了90斤,一家人的棉衣、棉裤也该更换了。

里正也早就给算好了,应缴纳各种税、赋1480斤麦谷,折银18两6钱银。

官府也一算,也是你须缴税18两6钱银,于是许二牛揣着21两银子去缴税,自己带着戥子(一种小秤),拿着剪子,去衙门缴上白银18两6钱银,另给1两9分银的火耗完事。

21两白银足斤足两,不敢有一点含糊,可是缴纳完银子,衙役并没有让你走,让你另缴火耗6两。

户房收税的是典吏,大明开国初年,定制一县户房设司吏一人、典吏一人,但是实际上两个人收一县之税根本不够,就多增加典吏,典吏一县十几个也是常态。

典吏月俸米一石,一年工时银12两。这12两连每年孝敬主官的银子都不够,每年户房司吏过年要孝敬五两,县丞是直接领导要孝敬十两,这个刚性支出就是15两。

知县、主簿、佐贰官虽然都说不上话,但是人家要是给老妈办寿宴、纳女子做小妾,也必须到场,最少也是2两银子。

吏房、礼房、兵房、工房、三班班头……哪个不办寿宴、哪个不娶妻生子纳妾,一年不吃不喝也要拿出来30两。

而户房典吏的收成就在缴税上实现,右玉县一年收缴火耗银、秤兑银3000两,火耗银就是重新熔铸银锭的损耗,而秤兑银就是每十两过秤时减5豪银。实际火耗用银200两,余下2800两,知县一千两,主簿、县丞、典史800两,三班以及各房500两,剩下的500两归户房。

500两的火耗银,户房司吏300两,户房典吏5人,雇佣帮闲要用100两,5个户房典吏每人25两。

工时银12两,火耗银25两,37两银子还是不够花销,剩下的就依靠个人去构陷小民。

收缴火耗时期,构陷小民户房拿大头,三班衙役、刑房司吏、典吏都是要拿小头的。

第一步就是要找些无赖闲汉,打探小民虚实,能榨出多少银子,老典吏经验丰富,田亩百亩的不能构陷,因为百亩田产的打起来官司,会找到知县、主簿、佐贰官哪里,即便苦主拿银子在多,都给了主官,自己反而捞不到银子。

目录
反套路重生爆笑英雄联盟史上最强鲲鹏分身仙妻难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