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黄巾渠帅开始崛起 > 第53章 河套徭役

第53章 河套徭役(第1/2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从霸主尼多王开始傲视群雄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三国如烟穿成猎户后我养了未来首辅戏说嬴政天子宁有种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星穹铁道:此生只为知更鸟杨建波唐朝风云传奇崩铁:是藏剑不是魔阴身情牵盛世恋歌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三国:从佃农开始横推天下!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趣翻三国之军师有奇谋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

河套,因黄河流经此形成一个大弯曲,故名河套,名始于秦汉。

周边地区水域极广,水系繁多,几字弯内平原沃野,流水充沛。

广义上的河套地区,治域涵盖范围极广,西有奢延水,北有黑水,经卫南,为三岔川流入焉。

东西二千里,南至关中,北至阴山,远者九百里,近者三百里。

平原内水草丰美着称,它们环绕着河套地区,正如众星捧月。

特别是在总督府,及大管家郭图的治理下,气象革新。

一些沿河地区的荒芜草原,此刻皆开沟挖渠,引水灌溉,化作万顷良田。

一望千里,秋草黄黄,无数百姓推车赶牛,在田里劳作。

健妇们手扶木犁,老人和孩子在泥泞的田地里插秧栽籽,深耕亦或浅种。

虽然时节稍晚,但种下去的种子,来年总有收获的希望,是他们维持生存的保障。

更远处,有一队队手持铁镐木铲青年劳力,顶着秋阳北风,在平原上修筑驰道。

如今的河套,与一年前相比,变化几乎翻天覆地。

一望无际的良田、贯穿南北的笔直驰道、直通良田的各系水渠,等等不一而足。

前番移民,吸引数十万百姓劳力入套,在这里安家扎寨。

然后在卫所大人的组织下,出工出力为河套建设事业加砖添瓦,奉献自己的力量。

秋日丰收的喜悦,安居乐业的幸福,置办家业的笑颜,这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然而三月前,一纸调令打破了河套,温馨和谐的画卷。

区区几个字符,一个大印,便将这些底层的百姓,打入了深渊。

郭大人被调离了总督府,去前套平原,负责安置幽州新迁移民。

而新上任的王剥皮,简直就是个彻头彻尾,吃人不吐骨头的魔鬼。

正在田里耕种劳作的青壮,被直接征召,家里辛苦积蓄的粮食,被无情征调。

所有的金属物资,全部上缴,很多人再一次经历了那一段不堪回首的画面。

王剥皮来了,人们的苦日子,又要降临了!

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现在,他们开始怀念郭总管了,

就连以往对郭总管有些仇视的民众,也开始意识到,自己当初的那点敌视,是多么荒诞可笑。

遥望无际的平原上,一队队士兵,押送着满载粮食的马车。

从四通八达的官道上碾压而过,向着南北方向疾驰而去。

这些皆是供给前线粮草,为了保障前线的军需供应。

整个河套,上到四十五岁中老年劳力,下到十三四岁男丁,皆要无偿徭役

至于地里的庄稼,和秋收秋种,那不是还有妇女和孩子呢吗,也有些力气

不管咋说,河套都是李屠夫的老巢,还是要留有足够保障的。

纵使是以狠辣着称的王充,也要顾忌一二,手下留情

河套南郡上县,一条笔直的官道,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前延伸。

无数的青壮劳力,正热火朝天的挥动手中铁镐木铲,将一方方土石夯固。

四周一群群卫所监工,不时晃动着手中皮鞭,在工地上来回走动。

这些匈奴人每在一个地方停留,工人们便下意识的,加快手中夯土的速度。

因为那充满倒刺的皮鞭,会让他们知道,偷懒者没有什么好下场。

轱辘鲁,车轮转动,铁蹄嘚嘚,一队队载满粮食的马车从官道旁经过。

辕轮碾压草地,更是荡起阵阵尘烟,呛得人呼吸难受。

“咳咳,狗日的,这些匈奴人一个个看着就不是好东西!”

工地上,一名汗如雨下的青壮,眯着眸子,悄悄的扫了眼逐渐走远的监工。

他环顾一圈,低骂道:“草他酿的,卫所的那些老兵,与我等同样是汉人出身”

“但他们为何,要纵容匈奴人,肆意欺压同胞”

“李典,你说,这是为什么”

“呸!”一旁正在挥敲的李典,不屑的吐了口浓痰,冷声道:“还不是怪那可恶的王剥皮搞的,若不是他,我等怎会如此煎熬”

“甚至,连田里的庄稼,都来不及收拾,烂在地里”

“唉!”乐进亦满脸愁容:“老子家里那三十亩水田,和八十亩山田,今年算是荒废了”

“只希望战争结束,大将军发发慈悲,来年郭大人主政”

目录
我的钢铁帝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