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部分(第2/4 页)
。
杨文却也不在意,点了点头道:“侯爷能这么想,最好不过了!”
“不过这样看来的话,燕贼亲自率领五万大军攻打永平府的这个消息看来是千真万确了,永平府邸城低而无天险,易攻难守,况且城内大军虽多余燕王,但多为游散的军队的,比起身经百战的燕贼劲锐,只怕凶多吉少,燕贼亲自率领大军来攻,军中士气必定大盛,我等不可不谨慎应对……?“
杨文点了点头,正待答话,忽听的一旁一言不发的耿璇冷笑了一声道:“只怕燕贼并非如两位将军所想?“
耿璇娶尚懿文太子朱标长女江都公主,这次建文帝以李景隆代替自己的父亲,让耿璇多少有些不能释怀,他奉命协助镇守永平府,听二人如此一番议论,不免有些好笑。
“耿将军何处此言?“耿璇是驸马,他的意见,吴高不敢不重视,急忙扭过头问。
“这个很明显,燕贼放着北平不守,摆明的是想一自己有限的兵力,持枪凌弱,永平府比起李九江,自是好对付的多,一旦攻下永平府,北平后方无忧,攻可取,退可收,虽是兵行险招,却也是一个好法子!家父镇定大战时,就是被他先后击破雄县、莫州,最后一举击破了镇定,如今燕王这般做法,和当初对家父的做法如出一辙,若是我没猜错的话,他是想解决了咱们这一路兵马,解除后顾之忧,再全力对付曹国公!“
“言之有理!“杨文点头道。
“依驸马只见,我等该如何是好呢?“
第20卷 写在七月
今天一早起来就开始码字,码了两个多小时才码出了一章来,这速度的确有些慢,不过好书不是慢慢的写出来的吗?如今已经到了七月的中旬了,故事的大概剧情也慢慢开展了,今后小景会慢慢用文火烤焦下去,不过这个世界上,做什么事情都不会让所有人满意,极是你写的最好还是有人说你不好,所以我只能尽我的能力。写了将近一年了,也快两百万字了,熬到现在,算是慢慢的写出了一点剧情来,这态度,我不敢说极好,但至少也不差,至于写得好不好,这个不是我所能预料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然,人家是写了已经好几年的老书,我是新书,底子还比较薄,剧情也是不温不火的历史方面的,不过如果在写的时候只是一味的给自己寻找推卸责任的理由,那就有些丢脸了。写到现在才上了新书榜第二十八名,还要淘汰掉十六名才能上新书榜,写了快一年了,成这样,不亦悲哉? 进入中旬了,书友们可已攒出了订阅月月票,请投下来,小景不甚感激!
第20卷 877章:好大的口气
杨文虽对吴高看不上眼,对于这个顶着耿炳文长子、驸马的头衔的耿璇却相当对眼,这会儿听他说的沉重,心中一紧,急忙问了句。
耿璇想了想,道:“依我看,燕贼这么做,无非是想趁着曹国公尚未抵挡北平之前,先行拿下永平府,除掉北平后方的这个眼中钉,若是咱们能动用府内的将士一举挫败燕贼,那便是大胜了?”
“驸马言之有理!”杨文赞赏的附和道:“不过咱们永平府虽地处大宁,但兵力比燕贼的五万人马只多不少,若是贸然开展,以燕贼的五万兵马合上永平府的五六万人马,小小的永平府岂能周转开来,弄不好伤了自己人,让燕贼有了可趁之机,那就不好办了?陛下如今全力削藩,一旦让燕贼有了可乘之机,就算陛下能放过我们,估计朝廷的那帮言官的吐沫星子也会将我等淹死?“
“嗯” 耿璇点了点,显然是同意杨文的看法,自明初朱元璋开始,言官由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组成,大部分品秩不高,但朱元璋在建立之初便从制度上赋予了言官广泛而重大的职权,这些人掌握朝廷的左右言路,弹劾、纠察百司、百官,巡视、按察地方吏治等。大凡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衙门,从皇帝到百官,从国家大事到社会生活,都在言官的监察和言事范围。形成了一股可怕的力量。这股力量就连皇帝有时也不得不退让三分。建文帝自削藩一来,便承受各方言官的压力,若非他是皇帝,只怕死十次都不够,尤其朱棣一路挥兵南下,所到之处,皆大胜而回,这让平日里无所事事的言官有了话柄,若是这次被燕贼趁机攻下了永平府,以言官势力,不骂死三人才怪,念及此处,三人不得不慎重。
“依我看,我们的兵力既然丝毫不逊于燕贼,不如出城列阵,好歹也跟燕贼交上一战,大好男儿就算死也要死在战场上,那燕贼作战虽勇猛,却也并非又三头六臂,我永平府六万大好男儿岂能怕他不成?“
“杨将军此言差异?“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