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汉光武帝驾崩明帝继位(第3/4 页)
,天下太平了,都得去封禅,告诉老天爷自己的功劳。《乐·动声仪》(这是《乐》纬里的一篇)上说:‘用雅乐治理百姓,好的风气就成了颂歌。’周朝最兴盛的时候,成康年间,就去郊祀封禅了。《尚书》上说:‘每年二月出去巡游,到泰山去烧柴祭天。’这就是封禅的意思。”这话说得有点牵强。“皇上您接受天命,平定了天下的战乱,让祖宗的基业又兴旺起来,老百姓都过上了好日子,天下都太平了,少数民族都佩服您。《诗经》上说:‘受天之祜,四方来贺。’今年是摄提之岁(《尔雅》说:‘太岁在寅,曰摄提格。’),苍龙在寅,德在东宫(太岁叫苍龙),正是好时候,应该照着唐尧的规矩,接着汉武帝的事业,二月出去巡游,到泰山封禅。这样就能显示咱们汉朝中兴,记下您的功劳,恢复祖宗的传统,报答天神,在梁父山禅祭,祭祀地神,让子孙后代都享福,这可是千秋万代的大事啊。我们赶紧上书告诉您。”
这奏章一送上去,光武帝就批准了。这可有点自相矛盾了,之前还说不封禅,现在又同意了。司空张纯赶紧把汉武帝封禅的老规矩找出来,编成一本书,送上去。光武帝就照着汉武帝那时候的样子,让张纯当御史大夫,陪着他一起出去。选了二月的好日子,就从京城出发了,一路上的仪仗,比以前还气派。到了东岳泰山,就烧柴祭天,封泰山,禅梁父山,都跟汉武帝那时候一样。就是刻在石头上的文章,重新写了,都是些歌功颂德的话,我也懒得记了。封禅完了,正准备回去,没想到张司空突然生病了,怎么治都治不好,过了三五天,就死了。可能是东岳泰山把他叫去写文章了吧。光武帝挺扫兴的,马上派司空的手下,把张纯的尸体送回西边老家,自己也赶紧回宫了。
因为封禅了,按照规矩得大赦天下,还免了泰山郡一年的田租,把建武三十二年改成中元元年。又提拔太仆冯鲂当司空,接替张纯的职位。谁知道司徒冯勤也生病了,光武帝更郁闷了,也没马上找人接替,一直到了冬天,才让司隶校尉李欣当司徒。
大臣们还是一个劲儿地拍马屁,都说有祥瑞出现。有的说京城里有甜美的泉水冒出来,有的说城里长出了红色的草,就连四方的郡国,也上奏说有甘露降下来,好像什么都顺着光武帝的心意,天下都幸福得不得了。这就是所谓的“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光武帝有点骄傲了,大臣们就更会讨好他了。那些公卿大夫们还上书说,天下这么太平,祥瑞这么多,应该让太史把这些都写下来,传给后代。光武帝还没糊涂到家,没答应他们,所以史官也就简单记了一点,没怎么夸张。
到了冬天蒸祭的时候(冬祭叫蒸,这是《礼记》里说的),光武帝让司空去高祖的庙祭祀,前一天下了诏书说:
“以前高皇帝跟大臣们约定,不是刘家的人不能封王。吕太后这坏女人,害死了三个赵王(赵幽王友、赵恭王恢、赵隐王如意),让吕家的人当王。多亏了祖宗保佑,吕禄、吕产被杀了,汉朝的命差点就没了,好不容易又安定下来。吕太后不应该在高皇帝的庙里享受祭祀,跟高皇帝一起被供奉。薄太后有仁德,孝文皇帝又贤明,子孙后代都享福,一直到现在。应该给薄太后尊号叫高皇后,在祭祀地神的时候一起供奉,把吕太后的庙主迁到园子里,一年四季祭祀,这就作为永远的规矩,可别弄错了。”
从这以后,光武帝又建明堂,筑灵台,修辟雍,还在北郊修了个方坛,祭祀地神,跟南郊祭祀天坛差不多,就是样子不太一样。费了好大的劲儿,才修好。然后就把图谶公布出来,让天下人都知道。
以前光武帝听强华的话,根据赤伏符谶文当了皇帝。后来天下的战乱都被平定了,光武帝就觉得谶文挺准的,越来越迷信。给事中桓谭看不下去了,就上书劝他说:
“我听说人都容易被眼前的事儿糊弄,却喜欢听那些稀奇古怪的事儿。看看以前的先王们写的书,都是以仁义正道为根本,没有那些神神怪怪的东西。这天道性命的事儿,圣人都不太愿意说,从子贡以后,就没人能懂了,何况后来那些没学问的儒生呢?现在那些有点小聪明、会点小把戏的人,乱改图书,假称是谶记,骗那些贪心的人,也把皇上您给误导了,怎么能不远离这些东西呢?我听说皇上您已经不相信那些方士炼丹的事儿了,这挺明智的;可您又想听谶记,这不是糊涂吗?谶文这东西,就算有时候说对了,也跟扔骰子偶尔猜对了一样。皇上您应该清醒一点,发挥您的智慧,不听那些小人的歪理,讲讲五经的正道,别听那些差不多的俗话,多听听明白人的好主意,这样就不用去信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天下自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