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页)
川潇洒登陆了。
仁川登陆的照片,通过西方各大媒体,迅速传遍世界。
第二章 军事统帅大比较:彭德怀PK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的天才决策,一下将朝鲜人民军斩为两半,切断了人民军的后勤供应,一举扭转了整个战局,不仅挽救了濒临失败的韩军,而且使美军与韩军长驱直入鸭绿江畔。
这也迫使新中国不得不出兵,进行这场抗美援朝战争。
这么大规模的一场扭转战局的战役,联合国军竟然没有一个士兵死亡,仅有几个士兵受伤。
绝了!
麦克阿瑟,在崇拜英雄的美国成了家喻户晓的制造神话的人。
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听到登陆胜利的消息,杜鲁门总统一颗悬着的心落了下来。他满脸堆笑,对麦克阿瑟的赞美更是不吝笔墨。他发来贺电称:“军事史上没有任何军事行动能同你的以空间换时间的迟滞战相比拟,也无法同你的最终解放汉城的功绩卓著的机动战相比拟。”▲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军事理论家惊呼:“仁川登陆是有史以来最高明、最大胆的战略进攻。”
其实,美军要在仁川登陆,还是被一个人预测到了。
这个人是谁呢?
一种说法,是周恩来的一名作战参谋,叫雷英夫。
朝鲜战争爆发后,朝鲜人民军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将韩国军队赶到朝鲜半岛最东南角的洛东江一带。当时,苏联和朝鲜领导人对形势估计非常乐观,认为最后的胜利就是这一天或那一天的事情了。
周恩来的军事秘书、在总参作战室工作的雷英夫,也与参谋们一起,密切关注朝鲜战局。通过分析,他认为,麦克阿瑟不是吃素的,根据这位麦帅的指挥特点,他很可能调运驻扎在日本的两个战略预备队,搞突然袭击,在朝鲜蜂腰部,在人民军后背上插上一刀,即仁川港登陆。
8月23日,雷英夫将自己的天才判断向周恩来总理进行了汇报,周恩来总理又迅速带着他面见毛泽东主席,并向毛泽东进行了报告。毛泽东一边听,一边用铅笔不时在纸上画几道说“有道理,很重要”,并让雷英夫谈了美军登陆时间的判断。
据说,仁川登陆的时间和雷英夫的判断,非常一致。
还有一种说法,准确预测仁川登陆的是中国驻朝大使倪志亮。
倪志亮,新中国建立之初的10位将军大使之一,具有丰富的军事经验。战争爆发后,倪志亮不断对战局进行分析。到8月底,在倪志亮的主持下,驻朝大使馆对战争形势进行了分析,针对美韩军队在西海岸频繁的侦察活动等,倪志亮与使馆的政务参赞柴军武(即开城谈判后的“柴成文”)一起,写了一份《目前朝鲜战争局势报告提纲》,报告称“估计可能在仁川或其他地区登陆”,对美军仁川登陆的可能性进行了大胆预测。
9月7日,柴军武应召带着这份报告提纲火速赶回北京,向聂荣臻代总参谋长汇报,并于当日经聂荣臻将报告呈毛泽东。
毛泽东阅后当即批示:“周阅后,刘、朱、任阅,退聂。请周约柴军武一谈,指示任务和方法。第13兵团同柴去的军事人员是否要来京与柴一道面授机宜,请周酌定。”
听完柴军武的汇报,周恩来总理又把报告仔细阅读了一遍,认为驻朝使馆汇报的情况很重要,当即批示“印发政治局各同志”。
这就是倪志亮预测联合国军仁川登陆的经过。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是事实,都符合实际情况。但真正最早预测到联合国军可能仁川登陆的,不是雷英夫,也不是倪志亮,而是毛泽东。
早在1950年7月2日,苏联驻华大使罗申给莫斯科发的一封电报里就称,周恩来在与苏联大使罗申的谈话中,传达了毛泽东对北朝鲜人的建议:美国军队可能在仁川登陆,必须在仁川后方建立一条坚强的防线。
第二章 军事统帅大比较:彭德怀PK麦克阿瑟…
10月2日,毛泽东在致斯大林的电报中又谈到:“7月中旬、7月下旬和9月上旬,我们又三次告诉朝鲜同志,要他们注意敌人有从海上向仁川、汉城前进,切断人民军后路的危险。”
就是说,朝鲜战争于6月底(25日)爆发,到7月初,毛泽东就根据北朝鲜人民军快速推进的情况,预判联合国军可能仁川登陆了,且后来又多次对战局作出类似的分析。雷英夫和倪志亮的预测,不过从不同角度加深了毛泽东对麦克阿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