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3/4 页)
,现在愁得不得了。
蚀点钱就蚀点钱吧,他想,别的太平就行了。
他马上就给家里回了一封信,告诉他们:自己已经提升了,当了三科的科长。他告诉他们,他现在的一切很好,只是工作很忙,没有机会回去。肖如玉在银行里的事情也很多,走不开,等再过一些时候,他一个人回去一次。最后祝家里人一切都好。
一切都好。
踌躇满志,他想。只要老家一切平安,他就可以放心地在城里好好干,努力朝着一个既定的目标去奋斗。
晚上他把老二媳妇回来的消息告诉了肖如玉,他以为肖如玉一定也会为他家里的事而高兴。毕竟只有老家那边太平了,他邓一群心里才会舒畅。但肖如玉听了,并没有特别的感动,说:“你家老二就不该找那样的女人。现在正在打拐呢。这样的女人,不会好到哪里去啊。”
邓一群没了言语。她不懂得农村,不懂得农民。她和我的家人没有感情,怎么会为这样的事感到高兴呢?之间的距离是明显的。她至多只会为了我的事而高兴。她怎么可能会喜欢乡下的事呢?他默默地想,在心里叹了一口气,出身不同,想法不同,感情也就不同啊!
第五部分
第113节:第九章(1)
第 九 章
[52]
邓一群现在可以说是安居乐业了。一个农村出身的青年干部,在城里结了婚,算是真正扎了根。回想起当时他和葛素芹的事被机关里人发现后受到的那份嘲弄,今天想起来还是值得的。他是明智的。也可以说,是机关里人的嘲弄,及时地唤醒了他,使他迅速在短时间里和肖如玉亲和。断开和葛素芹的联系,对他并没有什么大的痛苦。因为,他内心里事实上早已经感觉到现实差距的存在,他没有第二个可能的选择。
新婚时的邓一群感到相当的幸福,知足了,与他的那些同学相比,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剩下还有什么好想的?那就是事业。
你要是一个演员,追求的就是演艺事业是否达到了高峰;你要是个科学家,就看你一辈子有没有重大发明;你要是个作家,重要的就是看你一辈子是否写出了具有相当影响的作品……在机关里工作,所谓“事业”,说穿了,就是仕途。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主要看你在仕途上是否顺利,最终能到达一个什么位置。你要是能做到省长,那当然很了不起,你要是到了厅长,证明你的努力也是相当成功的,至少,你要成为一名处长。如果你在机关里干了一辈子,却还只是一个科长,那么可以说,你这一辈子就是白干了。能否当官,跟很多实际利益是相关的,比如工资、房子,甚至车子。到了厅一级,你上班时就不用总是蹬自行车了。机关行政科的老孙,才刚刚五十出头,可那长相看上去比退休六十多的老人还要苍老,脸上全是横一道竖一道的沟壑,累的,人不精明,又不会拍马,家里负担特别重,四口之家,住着一套四十平米的房子。他的妻子是在郊县上班,于是老孙的家也就住得远。他就这样每天骑车上下班,风里来雨里去,光单程在路上的时间就要花一个半小时。特别是夏天,有两次邓一群在路上看到他,一头花白的头发,随风飘着,一件很旧的汗衫完全被汗水浸透了,紧紧地贴在后背上。
邓一群不想这样,他希望自己能有所建树。有建树,自己就能生活得更好一些。谁不希望自己过上一种更好的生活?几年的机关生活,邓一群耳濡目染,一些人为了上去,暗地里都在用功。科级干部想到处级,处级想到厅级,厅级也想要往更高的目标去奋斗。当然,能否成功是另外一回事,但你却不能不努力。
走仕途,是坐机关的人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方式。
现在,邓一群感到自己有了很好的现实基础,年龄上又是很大的优势,如果自己不去努力,那么他就是糟蹋了自己的才能,他想。
第114节:第九章(2)
人人都可以看得出,结了婚后的邓一群比原来更热爱工作了,他对三科的工作格外认真。邓一群心里清楚,要提拔,必须有一定的工作实绩,一个人到了什么位置,绝不是浪得虚名。另外,他好好地表现对提拔他的领导们也是一个很好的交待。
刘志新副厅长和龚副厅长之间有些矛盾,邓一群感觉到了。计划处这一块工作从前年开始由刘副厅长分管,邓一群和刘副厅长也时有接触。刘志新可以说是个非常称职的领导,他对计划处的工作了如指掌。什么工作该做,什么工作要缓一缓,刘副厅长比几个处长更清楚。他就像个高明的棋手,知道什么棋子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