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人生中的第一次正式考试。
因为本市只有一所重点高中,考上还并不算一件简单的事情。可我只有考进那里,才能再一次和他相遇。
☆、互相以为
又是许多日的忐忑之后,我终于查到了自己的中考分数。结果有一些出乎寻常人的意料,包括我的爸妈。
大约是由于我整日愁眉苦脸的样子很有渲染性,家父早就已经做好了他需要托门子扒关系把我送到重点高中读书的打算了。
随着户籍制度的越来越严格,我爸也曾经打算举家搬迁入大都市,但是“到了北京才知道自己官小,到了上海才知道自己钱少”的主节奏在那里摆着,到底还是有一定压力的,而况福利多至如此的地方,并不算太轻易放开接纳外来人等的怀抱,说到底,大家都喜欢肥肉块,哪怕是滚上去蹭蹭游膘也好,但是肉是有限的,所以只能有一部分人来分,这部分人因为自己的既得利益也很愿意排外抵制,觉得仿佛多一个人就脏了自己的碗一样,所以绝大部分人只能远远望着,可望而不可即的远离,然后愤怒,不解,咒骂,如此而已。
我拿到了比平时任何一次模拟测验都要高的高考分数,宽宽裕裕的踏进了重点高中的门槛,而且还进入了第一批的大范围重点班。
得知我的实际分数的家父喜出望外的问我,“考得不错啊,要不咱们出去上得了?这个分数估计更好的学校也要你的。”
我当时断然拒绝,“不能够啊,我不想这么早就跑出去上学,以后有的是机会呢。我觉得啊,咱们这儿的高中也有考得好的,我不想折腾了,就在这儿上吧。”
优异如唐乾之者都不跑出去读高中,我附庸风雅的凑什么热闹呢?我本来就不行,要是再被扔进“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强手如林的环境中去,岂不是更加显得渺小和无可救药。
但我也是后来才在唐乾之轻描淡写的偶尔口风中得知,当时,有大于等于三所的省级重点高中对着唐乾之伸出了殷勤的橄榄枝,打算挖走这么个优秀生源的好苗子,但是唐乾之在和自己的父母友好的进行了一番争论之后说服了他们,在无数惋惜的唏嘘声中,力挽狂澜的留在了本地读书。
高中的规模大了许多,我呆过的那个学校的整个初中的在校人数加起来都不过是高中一个年级的人数的一般,我就像是一只井底之蛙,来到了宽阔的池塘,从没见过乌泱乌泱的这么多同龄的学生。
报道的时候学校把每个班的榜单都贴了出来,要依据榜单来找自己在哪个班读书。那天的学校里人山人海,县乡镇里的学生家长更是拖家带口的一齐出动,大大小小的人头窜动,拥挤不堪的填塞了偌大的校园,我曾经以为无比宽大的学校,在那一天显得何止是狭小,简直是摩肩接踵,叫人透不过气来。
而况那还是八月,不是“秋高风怒号”,而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盛夏,但是人们丝毫没有酷热的觉悟,“力尽不知热”,还是会拼命的挤向红色的印刷榜单。
我看得心烦意乱,但是自己根本不受任何控制,热情的人群把我向前推进,我险些被拍到了墙壁上,但是一抬头,巧的是正对上了最后一个班的名单。
更巧的是,“夏玖”两个字赫然在列,尽管非常靠下。
然而,没有比另一件事更为巧合的却是,我看到了唐乾之的名字,在同一张纸上。
高兴的真相想欢呼雀跃,我在逆流而上的走出人群的时候,看到了与此时紧张兴奋的空气完全不搭调的、风轻云淡、气定神闲的唐乾之。
即便三年没有正式的见到他,都不能影响我一眼就能认出他来。他在人群里就像一块金子,我无法忽视,也不可能忽视。
我热情的向他呼喊招呼,“嗨,唐乾之!”
他在听到被喊了名字之后转过身来,对我微微一笑,“嗯,好巧啊,夏玖,你也在这里。”
“你知道吗?真的好巧哦,我们在一个班呢。”我兴奋的告诉他说,“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我们又成了同学了。”
唐乾之点点头,“噢,是啊,真的好巧。”
我拍拍他的肩膀,“够义气的,我没想到你中考考的那么好居然也没去外面上学啊。”
唐乾之不知道是不是有意的一句话其实着实把我惊讶到不行,“你又不去,我去外面干什么。不过我没想到,你考得还不错。”
我对唐乾之尴尬的笑笑,“哈,我这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嘿嘿,蒙的,蒙的。”
唐乾之不再多言语,只说了一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