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部分(第1/4 页)
四两方面军在懋功会师后,直到我们离开西康地区,这种病魔老是在与我军为伍。所幸我军
还相当注重卫生,伤寒病的传染速率,收到了相当的抑制,其他传染病也没有大规模的发生
过。
在福建漳州基督教医院服务过的傅连璋医生,对于这次防御和医疗伤寒症,有过极大的
贡献。在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又缺乏燃料,我们烧煮食水,往往不易达到一百度,因而不
能将水中的细菌全部杀灭。傅医生认为,食水不洁是引起伤寒病及其他病症的主要原因。我
们根据他的指示,在火炉旁安置一个牛皮风箱,增加火力,使食水能煮达一百度,这样,不
仅可减少伤寒症的蔓延,同时也减少了其他的疾病。
我们缺乏药品,对于伤寒病无能为力。傅医生便采用中医的医治办法,救活了不少人。
从此,这位不重视中医的西医生傅同志,也就对中医发生很大的兴趣。后来他在上海著名的
109/166
… Page 446…
《我的回忆》第三册
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说明他用中医方法,曾治好了百分之九十左右的伤寒病患者。
他现在任中共政府卫生部副部长,特别热心提倡中西医学并用。
那次的伤寒病牺牲了我们成百战士,其中有好几个是师团长级的干部。还有一位无线电
侦察专家蔡同志,他是福建籍的知识青年,聪敏而有毅力,自鄂豫皖起他就担任对敌的密电
侦查工作,建树极多。他与我不仅是同事,而且是好友,他的死亡,在友情上我固然十分伤
感,而且使我们军中少了一双千里眼,尤为令人痛惜。
① 每个纵队约有三师人。
② 即党坝、靖化、巴地、丹巴等集镇。
③ 我们那时文娱队的组织,多临时吸收战士们参加,但指导人员则多系原一方面军政治工作人员。
第二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一九三六年初,中共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林育英,从莫斯科回到陕北。他带回了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传达共产国际地七次大会决议的要旨,重建了共产国际与中共中央的
联系。
我们这些中共巨头们虽是闹翻了,红军也分成两部分分别行动,但我们之间的关系没有
继续恶化下去。卓克基会议后,毛泽东等接到我们另行成立临时中央的电报,亦没有作意气
用事的不满表示。从此,我们彼此在电讯上都避免用刺激对方的言词,不再提起过去纷争的
事。我们会师后所编定的新电码稳妥可靠。也许是由于分裂的痛苦和不幸的遭遇,把我们大
家都锻炼的更心平气和了。
毛泽东等自毛儿盖率一三两军团北进,人数约一万多点(原一三军团和中央机关人数约
为七千五百,加上自四方面军抽调补充四个团的最大部分,所以应该有一万多人)沿途遭遇
敌军的截击,损失惨重。他们于当年十月二十日在陕北瓦窑堡附近,与原在陕北的徐海东刘
志丹两部会师,那时一三军团所剩下的人数似已不到四千人了①
毛泽东等到达陕北后,曾多次来电,描述他们的处境,字里行间,虽有些掩饰和夸张的
地方,但他们所遇艰难困苦以及损失惨重等情形,也溢于言表。我们曾去电安慰并祝贺他们
与陕北红军的胜利会师。此外,我们亦将我在上面所说的各种遭遇,电告他们。他们的回电
也表示出互谅互勉的意思。
林育英到达陕北后,立即致电给我②大意是:他和王明等参加一九三五年七月间共产国
际第七次大会,大会对中国问题的讨论,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策略的决定。他奉命携带密
码,经蒙古来寻找红军,已于某月某日到达陕北,完成了第一步使命。他拟由陕北继续到川
康地区来,与我和其他同志会晤,但因交通阻隔,尚不知能否如愿等语
我接到这个电报,一时喜出望外。立即回电表示欣慰,并请他暂留陕北,以免途中遭受
袭击的危险,彼此可用电讯商谈各项问题。林育英同志系湖北籍的知识青年,林彪的叔父,
他和他的弟弟林育南都曾与我共过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