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回到卧室去,惊慌减少下来,重入睡乡。
次日清晨我们醒来,看见店门大开,管店先生已不见了,店内的布匹、食物、草鞋等货
物都没有了。我们三人再走出店外一看,大队农民队伍,穿着形形色色的短衫裤,正由大路
上成单行的稀稀疏疏的走过。他们手上拿着长枪、鸟枪、锄头、大刀、马刀、木棍、锅盖等
等武器,却看不见旗帜,也没有什么叫喊。在这种肃静气氛中,并没有显现出造反的热情。
我们三个小孩站在路旁观看,也没有人理睬我们,不一会我们看厌了,才循着一条去文家的
岔路继续我们的行程。
我们到达文家大屋,发觉屋内已空无一人。我们到处搜寻,直到我们跑到屋后的山边,
高声叫喊,才看见一个人从山上树林里踱了过来,把我们带往山林深处,我们就在那里与文
家的大人们会见。文家父兄都急于问我们怎么这个时候跑回家来,市镇上和大路上发生了甚
么事情。我们把经过情形都一一告诉他们。他们则说由于得到消息太迟,来不及去接小学生
回家,又说了一些他们忙于逃避的情形。文家和我家虽是世交,但我还是惦念着家里。他们
对我备加安慰,说到我家远在二十里外,不能回去,就近在这里安身,那就像回到自己家里
一样。
我在文家住了约十天光景,头几天曾有小股“会匪”光临过他家,虽没有发生严重的抢
劫,但是文家的人已如惊弓之鸟;带着我一齐躲避在山上,蜗居在山窝里临时支起的帐蓬里
面。后来风声缓和下来,我和文家的老少妇女们又悄悄的回到他们的家里住了三四晚。在这
段期间,文家大人们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当前这件造反的事情上,也有一些乡邻戚族们来
回报告有关的消息。他们所谈论的无非是那些人参加了“会匪”造反队伍如何集结行进以及
怎样遭受失败等类故事。
12/151
… Page 13…
《我的回忆》第一册
文家的大人们获得消息,确知他们曾经信托过的那位管店先生竟是洪江会的一个百总,
更显得惶惶然,这大概是怕牵连到他家的原故。他们曾有过这样的猜测:“管店先生也许是
为了避免地方上歹徒们的罗唆,才加入帮会,以期获得庇荫。”当他们听见邻近的乡人们有
些随着造反队伍出发,往往会提出某一个名字说为什么这个安份守己的人也造起反来了。文
家这个乡绅人家,不用说对于造反是持反对态度的;但竟有这许多乡人都卷了进去,实在使
他们大惑不解。
经过了这场风暴,我的小心灵中开始印上了许多新奇的情景;知道了这就是所谓“洪江
会造反”,而且也模模糊糊的了解了造反是怎么一回事。
在文家躲藏了十天以后,乱事似乎是平静了,交通恢复了,我家派了人来接我回家去。
我安然回到梽木山家里,曾为我耽心的母亲和家里的大人们自然是非常欣慰的。他们对于造
反的事,心有余悸。谈到下列的一些要点:我家大人们在阴历十月十九日(即公历一九○六
年十二月六日)傍晚已听到风声了,忙着把家里贵重的什物搬到山上去,人也躲藏在山林里。
当晚,有一个洪江会的千总就在我家门前的广场上集合了从各村来的党徒上千人,杀猪造饭,
吃饱后再行进。屋前屋后都是火把,他们在广场上升旗,叫喊,叫做“誓师前进”。
广布在湘赣一带的洪江会原系洪门圈子里一个后起的较小支派。洪门起于明末清初,为
明朝遗老所参与的一个秘密结社,在太平天国时起过重大作用的天地会、哥老会、三点会、
三合会等等均系洪门内著名的组织或支派。在清代的各种秘密结社中,洪门是较为进步而又
是最有势力的团体。它一直标榜“反清复明”,但为了避免镇压,这一政治目的是埋藏得很
严密的,只在必要时,拿出来一用(如洪江会造反时),平时却显得是一个神话和迷信交织
而成的江湖义气团体,这样经过二百多年的演变,这团体的政治性被冲淡了,而且逐渐包容
了不少为非作歹的分子,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