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部分(第3/4 页)
不要,既不要文学,也不要武装?拿他最后还死死要抓住军权不放是做什么,最后的抵抗都是穷凶极恶的,不仅对宁州部族的人恶劣,对于秦州氐族人的部族同样恶劣,知道他周家把戏的百姓还少么,出来指证以后,周仲孙无可抵赖,他只得承认自己的确是对地方教育心里有企图,根本就没有打算给地方教育出力,而且这个在东晋朝廷里是普遍的,不是他一个人的特点。
周仲孙也有理由啊,汉代的文化教育也就不过那个样子,到了东晋,不过是跟着来,什么教育什么学习的这年头有几个人真正懂得,只要弄得没有几个人知道学校的真正意义,弄得大家对学校都讨厌以后,他就比较舒心了,这还不是好做官员面子的情形了。周仲孙也不懂学校里面也可能发生危机,但是处于本能他知道,学校就是最多只能做个幌子,在成都,招来那么三五个教书先生,让各个大小官员的后代学到文化就行了,至于百姓,这年头还是学会军事的比较好,习武健身,习武防身嘛。
因为盲目崇拜《进化论》,因为对待自然科学并不科学的态度,中国人已经变得喜怒无常。喜怒无常,这是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下特有的人性,过去之所以忽略喜怒无常,是因为觉得民族正在崛起,没有从喜怒无常这样角度来分析的必要,而现代生活已经成了一个讲财富讲资产的时代,达不到和谐标准,必然会带来新的喜怒喜怒无常。主观客观这样带有主义指导的早期思想难以恢复,为了追求财富而压抑了发火的必要,越是压抑必然越加带来更大的火气。历代中国,没有不因为贫富分化而导致喜怒无常的,这常常是一个社会整体变态的前兆,没有批评精神来支撑整个民族了,民族情绪受到伤害,无法再恢复到建国时期的程度,对于继承新中国建国精神这个重要的事情上,反生成了一种新的封闭。纠结起来,说明激活善意的工作态度与建立善意的劳动契约关系的重要性,对于研究罪恶起源必须加以批评,防止出现因为研究杀人而杀人,现代生活已经成为这样一种惯性,不批评自然科学,不批评愚昧的《进化论》已经难以挽回看不到的损失。
消化工业文明的弊端,消化工业文明对环境的压力,孔子学院未必不是一个好现象,但是孔子学院缺少志愿参与者,现代中国社会走上一个惯性,就需要很大的力量来回到另一种惯性上去,喜怒无常的变态阴影再次笼罩着中国,周仲孙的交待态度之所以开始那样的嚣张,无非是他以为自己手里有军队支持,一旦军队保持独立精神,这些现代社会里的周仲孙立即就会变得老实起来。周仲孙可以不交待,他仍然继续拒不交待,他的一个心里就是他仍然可能得到荆州大都督桓家的解救,得到意外的关照,让他继续留在益州这个表演舞台上。
周仲孙可以采取一种默认自己罪行的态度,默认以后他会渡过自己的老年。排日打猎人身份的无辜,让我看到周仲孙身上的猎人动机,他不是猎人却隐瞒了自己的杀人动机拒不交待,他成了一个俘虏还想偷偷运用他的杀人心理,他想到过杀死看守然后逃跑,整个杀掉看守到逃跑的过程他都想的非常周到,我很不客气,通过附体从精神上通知了看守,这样他的逃跑并罪恶杀人的想法破产了在,周仲孙就像一条无计可施的癞皮狗,只剩下赖皮一条法子来继续赖皮。我通知看守的方式也很简单,就是暗示一下就可以了,在一个适当的时候,通过暗示告诉看守周仲孙的行为,一下子就注意到他偷偷收藏的削制竹简的柴刀,他正想用柴刀乘看守不注意砍人的,看守轻松就解决了周仲孙这次计划很详细的反抗。
附体在一个人身上又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我并不喜欢这样,转移会消耗我不少阴气,而阴魂彻底失去了阴气就会无法返回现代生活。为了防止周仲孙实施杀人逃跑,我被迫消耗了一次极大的阴气,这让我一时间没有精力转移到其他人身上去了,我只能继续附体在那个看守身上,他不是排日打,而是班家部族的一个猎人,同样与排日打一样,也是一个好的猎手,不过他的年纪比排日打年长一些,这样,我从他脑子里感觉到很多有趣的事情,这样,我因为急忙转移而造成的阴气损失也因为他的有趣而聚拢了一些。
这个看守并不喜欢按照我的方式,去探查周仲孙的心理活动。现在我的阴气受损,暂时不能继续查探周仲孙心里的秘密了,我只能去了解这个班家部族猎人的心思,明白他的态度来自什么样子的环境,就是他部族的一些习俗,可能是与??郡的部族有些不一样吧。
这个中年猎手,说话非常风趣,他总是能够唤起周仲孙聊天的乐趣,一个独孤的囚犯,最希望的当然是看守过来找他聊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