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部分(第2/4 页)
是为了其他,一切都以增长你的修行为根本,你可不要舍本逐末。刚才你听了那么长一个故事,心境自有所感,说出元狰逆反身心,正可谓知道之言,可算是有了知道境的心境了,这倒是要谢谢赤灵了。但是光有心境感应,而无具体实际修持,自然也是无法知道大成,所以我才说你是窥见了知道大成的门径。”
陆正诧异道:“师父你是说,我听了元狰的故事,所以有了知道境的心境。不会吧,不是听说知道大成之境是修行人无比难以突破的关隘,许多修行人都在此境界之前止步不前吗?我就听了一个故事,就已经窥见知道门径了,这未免也太容易了吧,容易得连我自己都不信了,我也没觉得自己心境之中有什么变化啊?”
白衣人呵呵一笑,道:“人身在道中,如鱼儿在水中。都是浑然不觉。要是你真的有什么特殊的感觉,那就是魔邪之感了。鱼儿离水则死,人离于道则丧。傻小子,你居然以为自己是听了一个故事领悟知道心境的。呵呵,那你此前的经历一切的磨难都不算了吗?这天地之间哪有可闻之道,只有可得之道。你今日所感悟的一切,都来自你昔日经历种种,谁若是妄想单从一番言语。几个故事之中悟道,那简直就是痴心妄想了。”
陆正这回听明白了,道:“我明白了,赤灵大哥讲的元狰的故事并非特意为了启发我的知道境的心境,他就是在讲元狰的故事,是我自己积累有得,心生感悟,是这个意思吗?”
白衣人道:“呵呵,你还不算太笨。别忘了知身而后身有知,知心而后心有知。知道而后道有知。此前我教你感应万物,领会身知之止以及心知止,你应该已经明白,无止则无所知。身心既止,便是身心形神相合之极,此后正是知道境界的修行。这就好比人有了自我才能去面对悠悠天地,茫茫人海。
为什么修行以知道为难?大半修行人都止步于此境之前呢?你有了现在这样的心境,我倒是可以为你说一说了。大部分在修行途中总是去寻找一条路,在修炼之时寻找一种法诀,又或者寻找一种方法。以为这样便是道。其实不然,就以神通法术而言,这不过是术而已。求之于身知,又何能知身。求之与心知,又何能知心?同样的,求之于道知,又何能知道呢?”
陆正听了这话,接口道:“若不知身而先求身知,便入于诸般幻境。若不知心而先求心知,便入于种种魔邪。前者好比为人所欺,后者便是自己骗了自己。”
白衣人赞道:“说的不错,这就是修行之道和一味求神通法术的的邪修的区别。所谓邪修,并非其本身有多邪恶,往往是自困其心,走错了路,为幻所欺,为魔所惑,为邪所迷,其实也算是十分可怜的。但其所造之恶也并非虚妄,受到制裁也是自然的。”
陆正点头道:“这么说来,邪修受到修行人的唾弃,就和修行人要破除种种劫数是一个道理。修行要知身,便要破幻,那若有修行人为幻所迷,以幻为行,自然不容于正道。”
陆正突然说出正道二字,白衣人微微一惊,旋即笑道:“你说的倒是有些意思,陆正啊,你的名字就是一个‘正’字,你倒是说说看,何为正道?”
陆正没有回答,而是道:“师父,你今天说起这些,绕来绕去,只怕用意就是为了这个‘正道’二字吧?你想让弟子能够区别何为正道,何为邪道,是吗?”
白衣人一听,发出一阵哈哈大笑,笑罢道:“果然是有了悟道心境的人啊,看来以后可不能再叫你傻小子了。嗯,你说的不错,我今日要你明白的就是正道二字。天地之间,不止在修行界,乃至人间,都有自命为正之辈,道门中人自命正道,佛门之中也自命正道,更不用说世间种种了。但是不要忘了,修行人之中也有邪修,亦自称有道。
其实到底何为正邪,只有到了知道境大成才能真正分判清晰啊,而就算知道大成,若不留意,日后也有可能落入邪境之中。修行之道,一日修行,便要一生修行,一日度劫,一生都在度劫,从来都没有一劳永逸之事。你现在已经窥见知道心境,正好赤灵所讲的故事让你心生感悟,眼下又有邪修之辈即将索命而来,这时候问你正邪,火候最好,但也最容易出错,一念之差,天地悬隔,所以我并不是不关心邪修入侵之事,而是先以你的修行为重,现在就要将正邪之别与你分说清楚,这样才有利于你接下来的修行。”
原来白衣人师父竟是为了这个才拦住自己的,一时也恭敬起来,道:“师父一片苦心,弟子记住了。弟子听闻刚才师父说的正邪,心里倒是想起了这修行界人妖的对立,以及经历种种,不过一时间也说不出正邪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