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第2/4 页)
是应下了,不过其他的也就罢了,她母亲留给她装着每年生日礼物的百宝柜(即寄木细工机关柜)可是得带走的。史王氏也知道这百宝柜里的十来个箱子都装着史张氏临死前亲手做的衣服,这东西虽然不甚值钱,但代表着史张氏一片慈心,当下也没说什么,自是让史湘云带走。
古玩书籍自不用说,圣上已经赏了二箱子古玩,再加上史鼎、史鼐添的,和大哥夫妇留下来的,已然是不少了,林黛玉又给史湘云添了整整满满二大箱子的书,和二箱子的文房四宝。她的嫁妆大头虽是在史家和贾家库房里存着的,但在林家自个府邸里也有一些,她本想再多添一点给史湘云,但史湘云悄悄劝了她:财不露白。万一又让人打起她们姐弟的主意就不好了。
林黛玉想想也是,虽是如此,但添的书籍和文房四宝都是她细细挑选的,莫说那一箱子有钱也无处寻的孤本了,那二箱子文房四宝件件都是少见的精品,好些还是前几朝的古物呢。
这一箱子新书加上一箱子孤本,书籍多到让史湘云差点落泪。这新书也就罢了,这孤本中十本有三本是与女红刺绣有关的。像这类刺绣书籍本是各家的不传之秘,也不知林黛玉是怎收集得到。而且林黛玉还放了话,意味深长的要她好好研读……
史湘云突然觉得手指头隐隐作痛。
嫁妆之中的一般日用品可杂了,这四季衣服、常用药材、胭脂水粉、压箱银子与头面首饰都包含在里面,可说是女子嫁妆中最花银钱的大头之一了。
四季衣裳什么的因为湘云年幼,身子还在长呢,再加上时间不足,也不过每季各做了几套意思意思罢了,倒是衣料带的不少,留着以后备用着,圣上这次所赐的四大箱子衣料和两家库房里的上好衣料还有多年累积的好皮子都尽数带去了,足足溱了二十余抬,虽是多了点,但云丫头还年幼,这四季衣裳数量又颇有不足,倒也能让人理解。
嫁衣不用史家烦心,皇孙妃的嫁衣自有其规格,自是由内务府置辨,大婚前自会送来。这大概是史湘云唯一庆幸自己是嫁进皇家之处,毕竟按一般大户人家习俗,这嫁衣大多是新娘自己亲手所做,也是新娘子小露一下女红绣功之时,再怎么样不擅长的新娘子,在如此重要的嫁衣上,至少也得自己绣上几针意思意思。
不过史湘云的绣功……绣个一针两针的,或许看不出来,绣个五针左右,眼尖的人便会觉得有些怪了,绣个十来针之后……所谓的『意境说』又得重现江湖了。
这嫁衣全由内务府置辨了,史湘云的手指头和大伙的眼睛也算是逃过一劫了。
胭脂水粉直接拿银钱去置办就成,史湘云还小,原也用不着这些,也不过就少少的置办了一箱子,不过出乎意料之外的,贾宝玉倒是送了一整套的胭脂水粉,这些全都是他冒着被贾政再狠打一顿的危险,自己制做的,可比外头买的要精致细腻许多。史湘云感动归感动,不过更希望他送比较实惠一点的东西,像他房里的古玩之类的。
她可是很清楚地知道,贾宝玉房里的东西全都是贾母私藏的好东西,件件可都是珍品呢。
压箱银子与首饰头面是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圣上赐银与聘礼的银钱尽数带去不说,史鼐与史鼎也各添了两千两,史王氏与史秦氏亦各添了六套头面首饰,加上其他亲友添的,光是这首饰头面足足有二十余抬。
这样一算,史湘云的嫁妆竟然到了一百三十余抬,史王氏与林黛玉又忙着再收拢了一次,才挤到了一百一十六抬,不过里头满满当当的,可比前头几位皇孙妃的嫁妆实惠的多了。
史王氏略估算一下,这史湘云的嫁妆竟然有将近十万两了,几乎抵得上史家大半家财了,顿时气闷了好几日,还是林黛玉劝了又劝,方才回转的。
这银钱之事罢了,倒是这陪房委实有些不好选。按宫中惯例,皇孙妃可带两个嬷嬷与四个陪嫁婢女入宫。史湘云自然是带了立冬和立秋,但另外两人却有些不好选了。
贾母不知为何竟然把晴雯送了过来,虽然只送了人来,没给什么卖身契,但史湘云也不怕贾母拿着晴雯的卖身契做啥,毕竟晴雯可是要跟着她入宫,这世上还没有人敢跟皇家要人的。
史湘云问了问晴雯的意见,见晴雯红着脸不反对跟她入宫,再问了一下晴雯也没什么亲友,就一个远了点的表哥表嫂,当下便也决定带她进去。毕竟她是嫁进宫内,也不知啥时才能开府出来,这无亲无故的人才好,省得人家骨肉分离。
若说晴雯没有一步登天的打算,史湘云自是不会信的,不过那又何防?她可以和徒昭做兄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