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的代名词,这里不仅是各种瘟疫的孳生地,也是消防安全的隐患。
随着现代化建设脚步的日渐逼近,这些曾经散发着浓郁的民俗特色和文化气息的老街、老巷、老房子终将会在这个城市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用钢筋水泥铸就的格式化的高楼林立的现代城市,这对于颇有怀旧情结的他不免有些伤感,相较于如今正蓬勃发展、只争朝夕的长明,他更留恋过去那个清静幽雅、与世无争的长明,后者更让他感到安定和亲近。
然而,今日老街的衰落和破败早已不能与昔日的辉煌同日而语,它像一个历史的重负一样被人们遗弃,而他也并非抱残守缺,只是不忍心去亲历那美好的梦境的破灭。
幸运的是,他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可以用文字和影像定格那一张张虽饱经沧桑却依然风韵犹存的“城市面孔”,于是他自告奋勇地加入到《留住城市的记忆》的采访任务中。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三章 初始瑞华(1)
谢津生走进了长明市曾经最繁华的得胜街,如今的得胜街,仿佛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妇,除了名字没有变,其相貌衰老丑陋的完全与十年前判若两人。
首先印入眼帘的便是破旧的墙面上用红字写就的大大的“拆”字,脚下依然是走上去哒哒作响的青石板,只是原来光滑透亮的路面已经凹凸不平、残缺破损;两旁的老屋参差不齐、歪斜塌陷,门窗破旧得仿佛随时都有被风刮倒的危险;浑浊、恶臭的水不知道从哪里流出来又流进残破的石缝里;头顶上不时滴下水珠,抬头望去,原来是纵横交错的电线上挂着居民们晾晒的花花绿绿的衣被;老屋的门面上依然经营着老生意,却异常冷清,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
裁缝铺的老裁缝脖上挂着皮尺,靠在挂满布料的墙上打盹,头上的吊扇慢条斯理地转着;剃头师傅围着白布兜,正平躺在可调升降的理发椅子上,拿着镜子修剪鼻毛;旧书店的老板不知去向,留下一排排泛黄的旧书籍,在寂寞中静静地等候;从门口摆着花圈、黄裱纸和红烛鞭炮的店铺里传出一阵哗啦声,循声望去,两男两女正兴致勃勃地在打麻将,见他举着相机,一个体态娇小的女人懒洋洋地站起来朝他嘟囔了几句,又坐下去不再理会;游戏机室和台球室还算有些人气,几个衣着时尚的社会青年和几个学生模样的人在里面玩的正欢……
来到长明工作后,谢津生无数次在这条街上往返,然而每次只是路过,再无心流连,他已经不再把心里的得胜街与现实中的得胜街联系在一起,他甚至不愿想它们一脉相承的因果关系,现实总会把人的美梦击得粉碎,他不去想,是为了给自己留住一点美好的纪念。
走到巷口,一阵香味扑鼻而来,这是从麻辣烫摊位上飘来的味道,在两栋房屋之间的甬道上,撑着一顶巨大的帐篷,帐篷下支着几口大锅,里面正咕噜噜地煮着食物,绕着沸腾的大锅是一圈环形桌子,桌边坐满了人,旁边还有不少人站着等位子,这就是长明市最负盛名的“王记麻辣烫”,无论得胜街如何兴荣衰败,它的那顶帐篷一直兀立不倒,无论严寒还是酷暑,它的摊位前永远是人满为患,尤其以那些衣着光鲜、装扮入时的少男少女们居多,堪称长明市的一道独特景观。这种从外地传进来的看上去不太卫生也不太健康的食物一直是长明男女老少的最爱,经过善食的长明人独特的配料和加工,如今已经成为本地的一种特色小吃,而“王记麻辣烫”堪称长明市的麻辣烫之最,“王记麻辣烫”已经在这条老街上兴盛了若干年,谢津生可以肯定,即使这条老街消失,“王记麻辣烫”也不会随着它一同消失。
正当谢津生举着相机拍照的时候,一个染着金发,浓妆艳抹的女孩朝他挥着手喊道:“记者呀,要拍照吗?我们几个人当模特儿行不行?”几个女孩咯咯咯地笑起来,这是长明女孩的特点,大方、爽朗、爱出风头,谢津生给她们拍了几张。
身处长明,并不一定知道长明的历史,若不是要做这个专题,谢津生也不会认真查阅长明的史记。
据长明地方志记载:蔡氏家族曾经是长明最负盛名的望族,蔡家祖先蔡得胜在清朝官居四品,不仅是蔡家历史上官位最高的一位祖先,也是长明这个小城镇的历史上官居最高的朝廷官员,得胜街由此得名,蔡家最鼎盛时期是在清朝道光年间,那时蔡家的房产遍布整个得胜街,蔡家人经营的生意也是声名远播,兴茂药铺、宝元金铺、锦绣绸庄等老字号就是蔡家人创建的。尽管蔡家生意早已衰落,但蔡家家大业大,虽然经过岁月洗礼,多少也会有些历史遗存。
谢津生正是基于地方志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