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页)
些糖来。我替爹炖银耳汤。”
李飞下楼,拿了半碗糖来,然后搂住她亲吻。她只轻轻碰他的唇一下说:“我要走了。等我安顿父亲睡后,再来找你。”
她回到父亲房间,开始用水泡银耳,铜盆里边有烧红的木炭。她从篮中再拿出几块,丢进火里,蹲在地上扇火,又把水壶放回铜盆上。
三岔驿别庄(19)
“太晚了,你该睡了。”父亲说。
“我不困,等你喝完汤再走。你先躺在床上。”
她起身帮父亲脱下长袍,放在床边的椅子上。顺手摸摸口袋,拿出一条脏手帕。她把手帕放在门边椅子上,和那堆脏衣服搁在一起。
“你干净的衣服放在哪里?”
父亲指着一个橱柜。于净的内衣放在顶架上,和一卷卷纸张并列着。她只好踮起脚尖来拿。她拿出一条干净的手绢,放入他的长袍口袋里。老人躺在床上看女儿,笑笑说:“柔安,你在身边真好。”
她坐在父亲床上,一面留心银耳熟了没,一面拿出烟来抽。
“你今年夏天毕业,有什么打算?”
“你若回家,我就跟你学古诗,够我忙一整天了。爸爸,你袜子有破洞,长袍的下扣也松了。”
“你长大了,真像你母亲。李飞娶到你,是他的福气。”
“你觉得我会变成他的好太太吗?”
“你会的。男人身边需要女人。”
“我明白了。自从妈去世后,你一直东飘西荡,像托钵僧似的。”
汤在火上慢慢沸腾,发出咕嘟声。父亲拍拍她的手说:“已经熟了。”
“再炖十五分钟才行。你根本不懂,对不对?”
“大概吧。”
“谁替你补衣服?”
“市集上有几个女人,替所有的僧侣补衣服。”
银耳汤好了,她端离火边,把汤倒进大茶杯,看父亲喝下去。他伸手要第二杯,她再盛给他。
“和我们在家一样,是不是?”
“是啊。现在你该去睡了。”
就和以前在家一样,她把床帘拉拢,向父亲道了声晚安,才告退。然后熄了灯,走出门,把房门关好。
“你去了好几个钟头。”她轻轻打开李飞的房门,走向床边,李飞说。她弯身给他一个热吻。他把她的秀发挨在他脸上。
“你不累吗?”他喘气说。
“就是再累我也能感受到你的爱情。”她低声说。
“他睡了?”
“嗯。”她微笑说。
“那就熄灯吧。”
“我要赶快回房休息。别忘了我们要看日出的礼拜。”
十
七
第二天,他们下山到三岔驿。杜忠带女儿去探望山谷。回人村大约有三百居民,沿山谷排列,位在大湖西北角,直逼湖岸的高大松林脊,把回人村和三岔驿杜宅分开来。土地向北渐渐倾斜,布满了燕麦田和农舍,中间是一条宽广多岩的河床。河岸两边,草地沿山丘绵亘,长满优美的白杨,最后和远处嶙峋的蓝峰融合在一起。在这里大湖的视界更广,可以看见北面的乡村。大湖南北长三里,但是这边离东面的远山约有五里左右,环绕着山脊的南端。三岔驿杜宅被石岬围在宽宽的大湖水隈上。风景由杜宅往下看很壮观,由回人这边望去,却显得优雅而迷人,高地、低地、树林,变化多端,小溪末端也朦朦胧胧的,地平线上有层层蓝峰,沿着山的矮丘望去常常是这种景观。
小村在平地上呈弧形排列,山边布满柿子、板栗和枫树,遮挡了北风的侵袭。这地方曾是良好的渔场和牧地。可以说是回人在洮河谷的最前哨,直逼岷山山麓。回教人口的中心是邻近青海和甘肃西部的河州。居民有些是一千年前定居的维吾尔和其他胡兵的后裔,有些则是最近搬来的,几百年来陆陆续续由新疆迁入本区。这个小村居民属于一个突厥族的部落,由褪色的灰寺庙、上釉的绿黄尖塔和圆顶看来,他们是一百多年前搬到这儿的。房屋是泥土墙和扁屋顶,几条街都是东西向,通往一个有喷泉的方场,老回庙就在那儿。
今天方场上挤满了高谈阔论的男人。男人们身着突厥装,绣花的便帽后翘,棉袍及膝,中间有纽扣和束带。男人说话,衣衫褴褛、打赤脚的小孩则在一旁静听着。一群群身穿印花棉布和灯笼裤的女人站在街角和通道上,头上盖着长长的白布面纱。少妇少女仍遵循故乡塔里木盆地的维吾尔传统,面孔半遮,却露出漂亮的棕色大眼睛。杜忠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