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引子 从“大忽悠”到“营销教练”(1)
赵某某,男,本名不详,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县人氏。自幼家贫,缺衣少穿,肚子没吃饱过几回。但艰苦的环境并没有将他打趴下,反而炼就了他一幅伶牙利齿和过人的“忽悠”功夫。赵某某自称:“我能把正的忽悠斜了,能把蔫的忽悠谑了,能把尖人忽悠嗫了,能把小两口过的挺好,我给他忽悠分别了……”
这牛皮可不是吹的。话说改革开放后,赵某某因不甘于农村的贫困,流落到他心目中的大城市铁岭。凭着小时候偷学的二人转功夫,跟着铁岭民间艺术团混口饭吃,等有空的时候,就鼓捣点小玩艺拿到街上卖,挣点外块。比如,“听说人家买了匹马,就立马到人家那里推销车套;听说有人买了摩托,就立马到人家那里卖安全帽;听说有人失眠了,就上那人家里卖安眠药……”凭着一股子机灵劲和三寸不烂之舌,再差的东西在他手上也能迅速出手。
2001年初,赵某某将自己手工制作的一幅木头拐杖,卖给了身强体壮的厨师范某,换回了他身上全部的32块钱和一辆自行车。这事经中央电视台曝光后,赵某某不但没有受到大伙的批评,反而名声大振。人们啧啧称奇,亲昵地称他为“大忽悠”;更多的企业界人士佩服得五体投地,尊他为“营销大师”。
第二年,赵某某居然又将那辆自行车改装成轮椅,卖给了已经失业的范厨师。消息传出,国内企业界、营销咨询界反响更为强烈──何止是强烈,那是相当强烈!不少人潜心研究起他的“忽悠营销术”,《品赵某某“卖拐”》《谈“忽悠营销”》《也谈“忽悠营销”》之类的文章纷纷出笼。有的企业在春节后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员工讨论如何向赵大忽悠学习,将忽悠术活学活用到市场营销和销售工作中。大大小小的营销论坛、管理讲座纷纷邀请他担任演讲嘉宾,沈阳、天津、广东、北京的几家企业,还高薪聘请他担任营销顾问。总之一句话,“大忽悠”火了!
随着知度名与银行存款的增加,赵某某决定移师沈阳。他拿出多年卖拐、卖车、做顾问的所得,在沈阳某个河畔购买了一幢花园洋房。不过,表面上看着热闹,人到中年的赵大叔也有自己的烦恼。总是卖拐、卖车,特别累人不说,还挣不着大钱。虽然在餐馆点菜时他总嚷嚷着“不差钱”,但那是说给同来的客人听的,实情是怎么回事,他心里清楚得很;新收的徒弟尚在茁壮成长中,还不能完全领悟忽悠的奥秘,一时半刻指望不上他们。赵某某寻思着:我这么一个有名的人,大师都好几年了,干吗不卖点上档次的东西呢?这些年,在“卖拐”“卖车”“卖担架”的过程中,自己对忽悠术──现在对外一律称“市场营销” ──颇有心得,水平日见提高;跟一帮营销高手、管理专家在一起过招,自己从没认过输,更没怯过场。
那么,卖什么好呢?卖蚁力神?没好意思──自己已经公开说过,“一般人我不告诉他”;“卖楼”?是能挣点钱,本来也筹划了一阵子,央视上的广告都准备好了,但现在网民骂得太多,形象不好,也没好意思;卖“鸡精”(基金)?这玩意儿现在火得很,但说实话还有点不懂,也没好意思。卖……卖……卖……卖空气如何?这玩艺不要本,买空卖空,赚的是净钱。顺着这思路一琢磨,和空气最相像的就是“说话”了,完全不要本,就靠上下两张嘴皮,这正是我的强项了──不过,得换个高雅一点的词儿,比如说“营销智慧”“策划思想”(其实都没什么大不了的,有次他家里的公鸡下了蛋,来了一个有名的“牛策划”,真的没有两根葱)。
对了!干脆做营销培训得了,挣钱多不说,人家开口就称“教练”“老师”,多有面子啊!
把这想法跟新收的徒弟一说,大家当即表示赞同,愿意听从赵总差谴,并希望给封个总监、经理之类的头衔。
赵某某主意已定,立即吩咐王小军到工商局办理注册登记。公司的名称为“赵氏国际营销顾问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企业营销管理咨询、培训、项目策划。
趁着营业执照还没批下来的当儿,赵某某在家中闭门谢客,连着3个月整理自己多年的营销心得。王小军按照他的吩咐,跑到图书馆里复印了一大摞国外营销理论资料,又到网上下载了一堆中国企业的营销实战案例。等到执照批下来的时候,赵总手中已有了一整套亲自编写的营销秘籍──《赵氏忽悠大全》,并总结出了自己首创的“赵氏忽悠实效营销理论”。
赵某某为自己特制了一盒镶金名片,名片上的头衔是:
赵氏国际营销顾问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