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反案(37)(第1/2 页)
在北宋年间,东京汴梁城内,白衣飘飘的包拯大人以刚正不阿而闻名于世,时常被百姓称为“青天大老爷”。这天,包拯正在公堂上审理一起冤案,心中愈发明了。就在这时,南侠展昭如风般跃入厅中。
“包大人,有要事相告!”展昭面色凝重,神情中透出一丝不寻常。
“展兄,何事如此紧急?”包拯沉声问道,眼中闪过一丝警觉。
展昭低声说道:“我刚从南口得知,城外有个小村获游水寨的姑娘,被人杀害,死后尸体被人摆放成阵,直指王宰相。”
包拯眉头一紧:“可曾查明真相?”
展昭摇头:“那姑娘名叫小燕,乃是善良的村女。她的父亲因在镇上出丑而被迫离开,家中所剩无几,心中可怜她。这次被杀,整件事情显得诡异无比。可就在她一家上山祭祖时,家中发生了血案。”
“此案必有蹊跷。你速去查找那些朝中的贪官污吏,我则派公孙大人前往调查此事。”包拯神色坚定,决定立刻展开行动。
随即,包拯遣公孙述,亲自前往小燕所在的村庄,展昭则四处探查,“王朝、马汉,你们跟随我,协助公孙哥。”
四人穿行在幽静的山道上,终于抵达了小燕的家。村子里一片死寂,风透过林梢,似乎在诉说着悲惨的故事。房屋破旧,紧邻的田地因小燕一家被杀而荒废,村民们聚在一起,面露惶恐与无奈。
公孙述将目光扫视,发现屋内的东西打乱得一片狼藉,桌上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几个字:“当真可怜,别妨我平宁。”
“可见是某个心思阴暗之辈所留之言。”公孙述皱眉,心中思量:“此纸条的笔迹,似乎透露出一丝威胁的味道。”
此时,王朝走到窗边,见到窗外一条小溪,心中赞叹道:“山水相依,未必是个好地方,此地多有晦气,我看这小燕便是死于此地凶煞之下。”
“胡说,明明是有人下的杀手,岂能沾上什么鬼魅之说!”马汉反驳,面露不屑。
情势正激烈时,一位中年妇女匆匆走来,拦住了他们的去路。“你们是何人?为何在此地打探!”
公孙眼中一亮:“我们是查案的官员。小燕是你们的邻居?”
“我,我是她婶子。”妇女神色不安,声音轻颤。
公孙试探着问:“你可知小燕的死因为何?”
妇女犹豫片刻,脸上逐渐显露出惊恐,喃喃道:“我无知,只知她自从与那王宰相有了联系,便常有人来往。但那天我看见,王宰相的手下和一位古怪的道人在她家门前,似乎有一番争执。”
“那道人?”包拯插嘴道,“可否描述一下?”
“身材瘦长,面白额方,总是宽袖大袍,一言不发,只用眼神闪烁,像是在守候什么。”妇女似回想起了一些,惊慌失措。
展昭点点头,心里却泛起波澜,这神秘道人,似乎与小燕的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的调查再度展开,但几经反复调查,都毫无进展。正当众人陷入困境时,包拯并未放弃,决定深挖王宰相。
当夜,包拯回到东京后,随即约见自己的谋士郑凡。郑凡身材魁梧,面容憨厚,智谋无比,为包拯出了许多主意。
“包大人,王宰相此次来汴梁,是想暗中挖掘民间贪腐。可我清楚,他身边的长史可不是善类,恐怕早就与那道人有所勾结。”郑凡沉吟道。
“如此说来,王宰相似乎是冤屈。”包拯点头,旋即决定加紧调查。
少顷,包拯与展昭再会,展昭正准备与包拯汇报这段时间的线索,忽然收到了一封信,上面写着:“要想破案,须得在第三更时分,务必小心,某人早有不轨之图。”
信的落款却是怀宗寺中一名高僧的名字,包拯决定前往查探。
月夜沉静,月光如水,四人悄然潜入怀宗寺,借着月色,缓步前行,极为谨慎。等他们冲到高僧住处时,却意外发现高僧被重重包围,面孔浑浊,眼神中透着茫然,似有不可言说的秘密。
“你们是谁!”高僧一惊,闭口不言。
“我们可不是坏人!”展昭在前,推开一众侍者,抽剑而立,“如果你无话可说,那我只好以武迫人了。”
然而高僧却是一个高人,袖中一挥,长袖滑动,直逼展昭而来。展昭剑势如虹,身形疾速,化作一道青影,二者在院内交手,惊起鸟雀阵阵。
经过一番激斗,展昭终于将高僧逼至墙角。此时,高僧的面色却渐渐淡去,嘴角微微上扬言道:“我本是无心,却因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