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部分(第3/4 页)
是不动。因为有那么多的洋人在鲁北,张宗昌跟李景林一起组成了直鲁联军,根本没理由再让张家干儿子的老部队去跟他们反张,也只能任由第七军去了。
山东保安第三军也在张宗昌参组直鲁联军后,由刘成烈公开发表讲话,拥护罗希良返回旧部,重新出任保安第三军军长,将这支部队接受张作霖的电令后,迅速扩编到了四万八千后,该称第十六军,也开进了鲁北后开始中立。气的张作霖大骂武同进和罗希良不是个东西。
同一天。尹宝山等将领,也按刘铭九事先的约定,同时辞职跑进了天津英租界,不在参与两派之间的纷争。而尹宝山一到天津,也公开发表讲话,呼吁张作霖恢复刘铭九的军职、提前退休、让位张学良。气的张作霖下达命令,取消了尹宝山的各种勋、绶待遇和军阶饷钱的发放。其实他也很清楚,就算没了这些东西,尹宝山凭借华夏集团虽然看上去比例少的可怜的股份,也足够人家在天津过上逍遥富足的日子了。
11月23日,七万大军浩浩荡荡向奉天进发,一场血战拉开帷幕。
郭松龄敢于起兵反奉,不仅因为他是一名民主**者,与张作霖等旧式军阀有本质区别,同时也与张学良的充分信任和纵容有着密切的关系。张学良秉承父亲张作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作风,对郭松龄有着超乎寻常的信任,这在奉系集团内部早已成为美谈。因此当郭松龄“对张作霖的军政措施,时常表示不满”时,张学良对郭松龄则“每表同情”,并不加以制止。
郭松龄起兵前,称病住进天津意大利医院。张学良于11月20日前去探望,劝他回奉天向“上将军面陈意见”。郭则表示:“上将军脑筋陈旧,在杨宇霆这帮群小包围之下恐已无力挽回,必须赶走老杨这帮人,父让子继,由我们来干”。张学良虽然赞成郭反对军阀混战、革新东北的主张,但无论如何他还是做不到冒着忤逆之名去反对他的父亲。此时,郭松龄的谋逆已表露无遗。可张学良仍未及时对郭加以规劝。后人分析,张学良对郭松龄太过信任,一点儿也没有想到他真会起兵造反。
对郭松龄起兵,张作霖也是万万没有想到。张作霖始终把郭松龄看作是辅佐儿子张学良的人物,郭松龄的快速升迁与张学良有着很大的关系,更与张作霖的寄予厚望有着直接的关系。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张作霖论功行赏,将山东督军给了张宗昌,江苏督军给了杨宇霆,安徽督军给了姜登选,而贡献最大的郭松龄却什么位子也没得到。对此,张作霖的解释是:“将来我的位子就是小六子的,小六子掌了大权,你郭松龄还怕没有位子吗?”张作霖心里清楚,郭松龄与张学良共穿一条裤子都嫌肥,将来的东北就是张学良和郭松龄的。在张作霖心中,郭松龄就等同于张学良,所以,好武器、好装备都可着郭军来。可以说,奉军精锐当时几乎尽在郭松龄麾下。
郭松龄的突然造反让张作霖如闻惊雷,开始时,他还误以为张学良跟郭松龄一起反老子呢。弄清真相后,他一面指使杨宇霆辞职退隐大连。以去郭松龄起兵口实,一面派张学良直接与郭疏通。
郭松龄罢兵言和。
12月26日,张学良在秦皇岛通过日人顾问仪峨与在滦州的郭松龄身边的日医守田福松电话联系,要求与郭面谈,遭郭松龄婉拒。
12月27日,张学良给郭写了一封亲笔信,日医守田到昌黎将此信转呈郭松龄。信发出后,仍然没有回音。
第二次派仪峨与守田接触,希望郭松龄先行停止军事行动,有什么要求尽可以磋商。郭松龄这次有了回复,提出下列停战条件:(1)山东归岳维竣或者李景林;(2)直隶归冯玉祥;(3)热河归李景林或刘铭九;(4)郭回奉执政,统掌东北。
至此,郭松龄反奉之目的已然明朗,他要独自掌控东三省,以实现其改造东三省之目的。张学良感到劝说郭的工作完全失败,不再对其抱有幻想。于是,派飞机在郭军上空投撒传单,揭露郭松龄盗用自己名义倒戈反奉,谴责其忘恩负义。
但当天下午,刘铭九在指挥着五国财团彻底在中国市场上击垮了日本财团后,第二次发表声明。再次公开表示绝不复出、绝不参与、绝不资助任何一方向。
郭松龄和张作霖两面的代表,其实这些天也一直在游说着刘铭九。开始的几天,刘铭九还见完他们请他们吃顿饭,到了后来他们就根本再见不到刘铭九的人了。
11月28日,郭军攻占山海关。
11月30日,郭松龄将司令部移驻山海关,将部队更名为“东北国民军”,官兵一律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