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页)
我想,不仅仅是在锦里,在需要有爱的地方,让我们荡起爱心的双桨,这世界才会充满爱,充满温暖。
光雾山:秋愈浓,叶愈红
1.远方之诱
不得不说,诱惑我这次行走的,是它漫山的红和漫山的黄。那五彩斑斓、层林尽染的秋色,美得让人想入非非——呆在山里,饮甘露,观红叶,赏明月。通讯全无,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做一个山里人。一切随意而美好。
朋友给我推荐它时,并没用太多的话。他了解,我时常会被一帧帧美艳的图片折服得动弹不了。对于远方的美,影像是最干脆的诠释。所以,它的最初,便以网络上的图片呈现在我眼前。不到5分钟,我QQ上跟朋友说,这次旅行,算我一个!
远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汪国真的这句经典,我想,或许应该还有这一层意境:如果你不怕诱惑,就去远方吧。一直走,一直走,有多远,走多远。
是的,这个十月假期,我将走向它,走向它的腹地,走在它的肩上或它的脚下,走在它每一处红叶盛绽的地方。
它,就是位于四川巴中市南江县境内的光雾山。
2.想起一句话,想起一首歌
我是个爱遐想的人。即使坐在家里,思绪的片断,也可以越过万水千山,去往撒哈拉大沙漠,去往希腊爱琴海,去往埃及金字塔,去往越南西贡,去往西藏,然后从珠穆朗玛峰山脚到达尼泊尔。我经常以这种方式,游览自己憧憬而遥远的陌生之域。过一把行走的瘾。
从重庆到达州,从达州到巴中,一路上,当车上同伴斜着歪着靠着静息之时,我的思想又开小差了。
想起旅游卫视的一句广告语:眼界改变世界,行走改变命运。没错,行走中,结识许多人,历经许多事。有可能行走至某地,感叹是梦中的香格里拉。于是被吸引,被打动,从此爱上它,在这里安营扎寨。也有可能某时某地,单身男女患难与共,继而碰撞出爱的火花。这些,都会使一个人的命运之河,转瞬间,朝着另一个方向流去了。
当贮立在广袤的草原或者无垠的大海面前,也许才有认知:我们,其实很小,小得如草原上的一叶草,如大海中的一滴水。拓展了视野,感恩了世界,我们不再坐井观天。这便是行走素朴且最美的意义吧。
想起齐豫唱过的《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这首浸透着流浪气质的歌谣,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每每不经意地哼唱它时,脑海里便天马行空地配合歌词中的场景,以为自己流浪其中。是一件纯美的事。从少年,到青年,再到现在的中年,这首歌,给我带来了难以计数的欢乐时间。我感谢它,用一生一世的感谢。
行走中,当你不辞劳苦地靠近远方,而此时的故乡就成了你的另一个远方。为了理想,放弃故乡,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需要一份心境,一份勇气,一份担当。所以,我一直钦佩那些将故乡当远方,四处流浪的行者。
3.世上最虔诚的行走
提起“行走”,提起“流浪”,就有许多话题,难以住口。那我问你,你见过世上最虔诚的行走吗?你的答案,也许很肯定,也许很勉强。
我可以高调地回答:我见过。至今,说起一年前的那一幕,仍然让人难以信服,但却是真实的
十月假期,去川西。车子驶入阿坝州境内,在逶迤的山谷间爬行。暖暖的深秋的阳光,见缝插针地布满每一寸空隙,充沛而新鲜。
“奇怪,前面好像有个人在一步一拜地移动。”朋友手指着远处的人影让我看。“对呀,可能是山里人搞什么迷信活动吧。”另一人补充道。
我暗暗高兴,心想,好玩的旅途就该是这样,去遭遇一些不可思议的人或事。车子拐过两道弯之后,“嘎”地停在那个人身边。那人并未受惊,安之若素。
我们却双目圆瞪,惊讶不已。
原来是一位大约60岁的老妪。她一身少数民族服饰,头被一团漆黑的布缠绕。阳光下,她耳垂上拇指大小的银环,突兀地泛着光。手腕,各套一只古铜色的镯子。是藏族还是羌族?正当朋友们努力分辩之时,我的思维像被蜜蜂蜇了一下,猛然调用脑海中贮存的不久前的电视片断:夕阳西沉,风吹树动。一位背着包袱的藏族老妪,在草泥相间的地上一起一匐,缓缓前行。她的前面是一条长路,望不到头;身后有一条狗,摇晃着肥腻的尾巴,不紧不慢地跟着……电视片结尾,一句浑圆低沉的画外音:60岁的老妪就是用这种方式行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