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页)
那户女主人二话不说,便进屋拎了一袋给我们。举手之帮,不值一提。在我们的谢谢中,她轻描谈写地说。
虫鸣,使山乡的夜显得更静。还不想睡。这黑的夜,勾起我默念《黑夜》。那是一首我的诗作
在某一个细节的触动下
黑夜中。我架起一支烟
小心地,点燃
思念
像抖动烟灰般
轻轻地。抖动
久违的情愫
轻轻地,怕被别人掠去
在这个静谧的黑夜
故乡是一担记忆的箩筐
我随意地挑选
玲珑的童年抑或粗莽的少年
黑夜啊
多么像母亲精酿的米酒
我最后一杯,饮下
父亲在夜里辗转时的疼痛
夜里的月,躲躲闪闪,在云层中钻进钻出,转眼消失无踪。根据经验判断,晚上会有大雨。会造成一系列的不安宁,不清爽。临睡前,把外帐检查了又检查,固定了又固定。这才放心。在野外,谨慎无大错。是我一贯的原则。或许是后半夜的风,呼呼地把积雨的云层吹散了。次日起来,四周干干的,一夜无雨。喜出望外。我在心里庆贺着自己失误的判断。
5.27日午饭:餐前咖啡,餐后红茶
5月27日。又是新的一天。
上午10:00的阳光很强。看着光线,一点一点从帐篷的一侧,移到另一侧。时间,也一分一秒消失,又开始新的一分一秒。逝去,以及到来。我安静地体验着。任何人,你都不能阻止时光的流失,那就去接受它吧。以一种积极且宽容的心。并从此懂得珍惜。
时光,催促着世间万物,成长成熟,此生彼灭。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个个鸽蛋般大小的深棕色的糖梨。那是昨天下午在一片梨园中看到的。那些幼小的梨们,一天天长大,直至成熟,完成美丽的人生,才是圆满。但我又似乎听到另一个声音。那声音很急切很慎重很哲理:不要成熟,成熟是腐烂的开始。
想起孙静轩的一首老诗。可以为这突如其来的声音佐证。那首诗叫做《不要成熟》:不要成熟,不要成熟/熟透了,就会凋落、干枯/就让它悬挂枝头/半是甜,半是酸/半是生,半是熟/留一些期待和希冀/保留些神秘的诱惑/倘若摘落了它/连同你的期望,将永远在泥土中沉没。
人也好,梨也好。成熟,还是拒绝成熟?这一切,又都是矛盾、因果且辩证的。如何轮回,见仁见智。只有你自己看着办了。
27日的午餐。本是很平常的一顿。关键是,饭前的咖啡,饭后的红茶,使这次午餐中不中,洋不洋的。却有意思。行走中,我习惯了带几袋速溶雀巢,在适当的时候,泡一杯,慢慢啜,想一些人,抑或思考一些事。将午后,或者夜晚,拉长。
下午,回去的路上,经过农家院,一阵稚幼的读书声,霍然击中我的灵魂。曾写过一篇小文,叫《读书声》,现在满满地占据了我的内心
傍晚时分,朗朗的读书声从隔壁邻居家传来,稚嫩可爱的童音,清晰可辩: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知道,读书人不过5岁,一个扎着两个羊角辫的小女孩。每天早晨背着一只小巧的粉红色的书包,手被她的外婆紧紧牵着,去上小区的幼儿园。每次在楼道碰见小女孩,她总会甜甜地招呼:叔叔好!我也回应道:妞妞好乖!她的小名叫妞妞。
其实,这种读书声已经有些时日了,以前听了,第一次便想,这家父母也真是,让如此天真的年龄,读这么深奥的唐诗,好累。当时在心底久久地替小女孩鸣不平!第二次想到,小女孩照这样读下去,未进学堂前,随时随地,不会写来也会吟了!可是,自第三次听后,却再没想法,无动于衷她读她的,我做我的,两不相干。
然而,此时此刻,大概是第N次听了吧。却忽然坐立不安,在房间里踱来踱去,显然我心灵的静,被这司空见惯的读书声给扰乱了。我好像听见了自己的心跳,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我预感到一定有什么将要发生!到底是什么呢?隐隐约约的,仿佛被一层纸裹着,就差用手指一捅了。
当我轻轻关上窗,一刹那,我分明听见那层纸被捅开了,“滋”的一声,干净且清脆,没有一点拖泥带水。一个片段已经逝去了很多年的童年的片段,就从后脑倏地跳到了前脑。然后,理所当然地跳跃似地展开,灵动而鲜活
那时我5岁,不,连6岁、7岁都不会背唐诗,甚至一首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