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页)
干部职工大会,隆重表彰解救行动有功人员,期间由七人分别报告事迹。张院长交待凌子鼐,叫刘慧明自已提供事迹材料,然后交凌子鼐和董宪章修正把关一下,突出现代新型法官的好形象,也表明我们法院在加强队伍建设方面有所作为,材料一定要有份量,在大会上叫得响。董宪章刚提拨为办公室副主任,主要负责全院材料的审核工作,他对凌子鼐说:“刘慧明这个人,不会买我们俩个的帐,不信你看?”凌子鼐说:“你是负责审核工作的副主任了,他应该会吧!”董宪章说:“你等着看!”
事情不幸言中。刘慧明花一夜就写好了近一万字的讲稿,直接交给了张院长。张院长说:“给小凌、小董看过没有?”刘慧明说:“粗略看了一些,我再叫他们看了补签个字。”刘慧明拿着讲稿不太情愿地交给凌子鼐,留下一句话:“你大手笔看一下哇。有的事情我自已最清楚。事迹材料不夸张一点拨高一点会显得平平淡淡,全国的先进还不是如此。张院长是看过的。”在这方面,刘慧明挺有招数,在张院长面前说是交董宪章、凌子鼐看过,在董宪章、凌子鼐面前又说送张院长看过,这样谁也不会过于认真,材料容易过关。凌子鼐大体看了一遍,文中的情景非常感人,实际情况只有刘慧明才知道,没有去核实,但有一点是失实的。讲稿提到:“接到命令的那天,我年迈的老父正躺在病床上输液,我十三岁的儿子正要参加升学考试。大家知道,这是刑事案件,理应叫刑事庭的同志去,我是经济庭的主持工作的副庭长,我有很多本职工作要做,我有充足的理由可以推脱,我有完全的理由可以拒绝。可是,谁又愿意去呢?几千里的路程,多么艰难的征途,有人因为担心长途劳顿而退缩了,有人因为害怕危险现场而畏惧了。而我,一个在部队里成长的退伍军人,一个党和人民培养的中层干部,一个多年从事法制宣传的特约记者,我不去谁去?我不上谁上?我不能退缩,我不敢畏惧,我头顶着国微,肩扛着天平,我二话不说,背上行囊,投入新的战斗。”董副主任开玩笑说:“这是他多年积成的禀性。我猜疑,仅仅是猜疑,可能一开始就没有安排他去,是他争着要去。现在好了,我们无疆人说的,屙屎挖芋头,一举两得,拣了便宜还卖乖。到西藏拉萨办案,充其量是陪公安的去指认一下学生,然后把这些学生领回家而已。”
凌子鼐搞不清张院长看过讲稿有什么看法,就去请示。张院长说:“我没有仔细看,叫他先给你和小董看看,先把把关,既然谴词造句有点不妥,你修改过来就是嘛?小刘主动请缨,要求去边远地区办案,这种精神很好,值得提倡,我们大家有这种自觉性就好了。据我了解,条件是艰苦的,现场是危险的,工作是肯定的,县委、县府是满意的。”有了张院长这几点指示,凌子鼐觉得修不修改是次要的,我们当前需要的是这种精神,这种精神是最重要的。
刘慧明在全县干部职工大会上,声色并茂、声泪俱下地报告了自已参加解救行动的过程,并且顺便汇报了自已的成长过程和担负的重任。当然,“有人因为担心长途劳顿而退缩了,有人因为害怕危险现场而畏惧了”改成了“谁也不愿去受苦,谁也不想去受累”。刘慧明的口才实在是好,台下听众有人在哭泣,在流泪。有人还在“嘤嘤”出声,拿着手帕一个劲地擦鼻涕。县委、县府授予七名有功人员“政法标兵”的光荣称号。不久,省法制报一名记者采写了一篇:“法魂——记政法标兵刘慧明的先进事迹”,在头版头条刊登,一时间,刘慧明的名字在无疆县妇孺皆知,家喻户晓。也有人猜测,合作采写的另一条作者名字“费鸣”是不是就是刘慧明自已。
在一次法院宣传通讯员培训班上,张院长亲自授课,多次引用刘慧明这个事例,讲得恰到好处,最后强调:“你们搞文秘搞宣传的人,要注意发掘别人的闪光点,善于发现我们身边的优秀分子,然后大张旗鼓开展宣传活动,在宣传优秀分子的同时宣传好我们无疆县法院。我们法院有很多值得大家挖掘的素材,关键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只有自已心灵美,才能发现身边的美。”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十章 别人一眼看出你脸上的爱憎态度!
董宪章的一个大学同学从英国留学归国,作短暂的逗留,就要去拉美国家旅居,这次抽空专程来无疆县看望董宪章。董宪章执意相邀凌子鼐作陪,凌子鼐推辞不过。
“人家是英国留学生,会看得起我们乡下人?要我在那里遭白眼,我会浑身不自在!”凌子鼐想,这位同学是国内名牌大学生,又在英国著名学府读博士,架子肯定不小。
“乡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