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第3/4 页)
文慧总说文欣最大的错误就在于谈少了恋爱,未经世事,不懂得与男人周旋。“谈恋爱是人一辈子最有意思的事情”,这是文慧的名言,她也一直身体力行。文欣自认中西文化兼通,思想并不闭塞,何况现在早已不是三贞九烈的年代,只是,心底里对这种为恋爱而恋爱的论调仍是自然排斥。
自小在琼瑶、亦舒等几位港台爱情小说大家的熏陶之下,对于爱情,她不是没有过想象。可在她眼里,世上有意思的事情太多了,满脑子的忧国忧民、民族大义、世界和平、人类进步、理想、人生价值,相比起来,爱情根本不算什么大事。把美好光阴都用在揣测男人心意,拴住男人的身心,实在有些浪费。
人生若有段惊天动地的爱情,自然是锦上添花,若是没有,平平淡淡结婚生子,走完人生该走的旅程,也很正常。不幻想,不期待,随遇而安。正是这种想法催生了她和刘国祥之间这段不尴不尬的婚姻。
经历了这么多年的人和事,文欣却不得不承认,其实文慧的很多说法并不是没有道理。谈恋爱确实也讲究个熟练度和技巧,熟练度越高,越容易看清人的本质,而技巧越高,越懂得把握不该放手的人。事关终身幸福,来不得半点优柔寡断,也来不得半点清高和做作。
表面上看起来,她和文慧找的另一半都不尽人意,仔细一比较却又大不相同。虽然都是农村出来的,刘国祥小心眼加刻薄,碎碎叨叨像个村妇,而赵晓军敦厚中不失大气,用文慧的话说,看他坐在那稳稳当当的样子就像个爷们。论条件,刘国祥暂时看起来是要比赵晓军强,可就算是他和文欣两个人收入都不差,前途不算黯淡,还是一天到晚吵个没完,争吵的主题往往是为了钱。每次一想到文慧跟赵晓军在小破屋里笑嘻嘻地分着几根青菜的样子,文欣的心里就有点痛,那大概就叫做相濡以沫吧?她对刘国祥的期待,其实也不需要大富大贵,能够相互扶持相互理解,患难与共就够了,像赵晓军这样,也就够了啊!
文慧还真是有些慧眼独具,不论她将来和赵晓军的生活处境如何,至少她是快乐的,婚前婚后,赵晓军的表现都差不多,好不到哪去,也没给她带来新的失望。而刘国祥,最初温文尔雅的表面早已消失殆尽,除了挑剔指责,让文欣生活得焦头烂额之外,还要面对他的背叛和外遇带来的困窘。这就是所谓幸福的落差吧,何况最开始刘国祥就没给过她多少幸福的感觉,又怎经得起现在的一落千丈?
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要慢慢挑,细细地选,绝不这么狼狈不堪地把自己锁进婚姻。
老天不可能给你重来的机会,所有问题既然已经出现,还是得靠自己一个一个地来解决。先从自身的原因找起,文欣想,可能自己不够温柔体贴,工作忙的时候跟他沟通也少了点,有的时候脾气有点躁,不够耐心……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孩子的成长需要良好的家庭氛围,为了小家庭的安定团结,磨掉一点棱角锐刺吧。
文欣这样想,也开始这样做。第一是不把工作上的负面情绪带回家了,一进门就和颜悦色地扮好人;第二是做个勤劳的小蜜蜂,一进家门就把里里外外大大小小的家务全包了;第三,尽量找时间跟刘国祥沟通交流,不提丑事,不翻旧账。
自打进了那家德资厂,刘国祥就好像当了大官,动不动摆出幅人五人六的样子来,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男人在外面打拼有多累,你知道吗?”对于文欣的表现,他熟视无睹,好像都是应该的,他工作变好了,地位提高了,理应受到更好的礼遇,心安理得。至于两人之间的沟通,则完全变成了他单方面的倒苦水,发牢骚。
“唉,钱也不好挣啊,工资是高一点了,每天早晚地挤公车上班,多少人你知道吗?路上来回一两个小时,早出晚归,比住宿舍可辛苦多了。哪像你,公司就在不远,走路都可以去了,还不怕迟到早退。德国人做事古板得很,迟到早退这种事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上班时间就更加紧凑了,好像关在笼子里的耗子,时时刻刻都在人监管之下,累啊,真累!”
“深圳这地方本来就节奏快,尤其是关内,管理制度都趋向国际化,大锅饭那套根本行不通。我平常说我工作累,你还从来不相信呢,现在自己知道了吧?”
“你那叫什么工作?不就是陪人吃吃喝喝,拉拉关系,攀攀交情,就这样还叫累呢?不过你是个女人,也就能做点这种事情了,男人责任大,担子重啊,你哪知道?一说起我就想起我们组里那个经理了,我还是亏在英语不够好,要不那经理就是我的!他什么呀,实际基层技术没做过几年,就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