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页)
之下,便很容易转换成偏激的行为,从而导致一幕幕“杀父、杀母”悲剧的发生。
我们不妨做一番换位思考,尝试着设想一下是否有一个成年人,能够长时间地忍受来自他人长期近乎凌辱的对待?然而,由于孩子的弱小,决定了他们除了默默承受之外,再也找不到其他的选择。
当家长以爱的名义,用成年世界的规则强行地约束孩子,伤害孩子的时候,却丝毫也未曾想到,成年人需要遵守的规则,是与孩子完全不同的。
当许多家长亲手将孩子培植成孤僻的心理病人时,却往往又向社会抱怨——为什么孩子可以这样,这种悲剧固然令我们感到心酸。然而,当成年人履行家长的职责失败的时候,当正常的亲子关系却被心安理得地将这种失败推卸到孩子身上,既看不出有一丝的歉意与悔恨,更不打算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这样的腔调更令我们感到荒唐。
在当今的人类社会,当我们为一只流浪猫、一只流浪狗的生存权而大加宣传的时候,却忽略了我们的孩子。作为活生生的人类个体,我们的孩子却在暴力的阴影之中委曲成长,并且要承受正常家庭关系破裂的苦难。
就另一方面来讲,孩子孕育了家长的希望,尤其在当下中国独生子女成为主流的时代,孩子更意味着一个家庭未来的福祉。然而当我们正常的亲子关系,在体罚中破裂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希望与福祉的终结。
第四章 教育手段单一,家长演变为应试教育的同谋者(6)
一个孩子的悲剧,就意味着一个家庭的悲剧,而如果这种悲剧在万千个家庭中出现时,毫无疑问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6.以暴制暴的野蛮传承
野蛮总是产生出新的野蛮,仁爱总是能孕育新的仁爱,这种个性上的相互影响,就是人性的真理。
——斯宾塞
体罚的另一大恶果,就是造成了野蛮在家庭中大行其道,更会成为坚固的信念,在家庭教育中代代传承。
当家长向孩子们展示的不是文明,而是暴力行为的时候,就意味着已经自动地完成了野蛮因子的传播。
在家长看来,实施对孩子的管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也是家长的职责所在。因此,在他们实施暴力体罚的时候,其心理往往处于心安理得的状态之中,而这样的心态,恰恰切合了野蛮的最大特征,
野蛮第一大特征就在于,野蛮行为的实施者,丝毫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野蛮。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人类的历史,在那些处于蛮荒时代的部落中,食人族的部族成员们,对于自己吃人的事实丝毫不会感到愧疚与心惊,更不会觉得这样做有任何不妥。这是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吃人与睡觉一样,属于完全理所应当的事情。
当家长将体罚、暴力施加于孩子身上的时候,其心态之安然也就不难理解了。在这些家长看来,对孩子实施野蛮的行为,甚至是完全正确的一件事情。同时,由于野蛮另外一大特征的存在,保证了这种荒谬的心态得以世代相传。
对于野蛮行为的实施者而言,他们从不会像正常人一样思考,这就使得他们绝不会学会换位思考,绝不可能拥有相同理心。
在许多家长看来,对孩子处以体罚、对孩子实施暴力,完全有着传统上的依据。
从古至今,体罚的方法一脉相承,即使是野蛮行为的实施者,在幼年时代也曾经遭受过野蛮的对待,也曾经因此而愤怒、悲伤。然而,当这些人长大成人之后,当他们也成为父母的时候,当他们拥有了对孩子的主导权的时候,却全然忘记了自己曾经遭受过的待遇,也全然忘记了自己曾经有过的愤怒与悲伤。因此,也就不会想到我们的孩子,正在重复着自己当年曾经遭受过的屈辱与痛苦。
正因为如此,野蛮、体罚与家庭暴力的传统被一代代地保留了下来。正如同野蛮部落的吃人风俗一样,这种传统会世代延续下去,每一代人从上一辈人那里所得到的,是掺杂了大量灰色因素的回忆。
更重要的是,当家长以体罚来对待孩子的时候,它教给孩子的是一种如何对付失败者、如何对待错误、如何面对不同观念者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唯一名字是野蛮,其执行的唯一手段是暴力。
我们不难想象的是,一个从小遭受父母暴力的孩子,当他为人父母之后,其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就是继续对自己的孩子实施暴力。反过来,一个从小在爱中成长,在循循善诱中学会做人的孩子,也必定会成为一位成功的好家长,种瓜得瓜,求仁得仁,这种付出——回报式的循环过程,在家庭教育中永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