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4 页)
心来好好读读书了。
按照张懋修对他的要求,他要每天写一篇时文。这些日子欠下不少,宁修只得埋头苦干。
好不容易将文章补齐兴致冲冲的拿予张懋修看,张三公子又变了新花样,开始让宁修研读翰林院学士、朝中一些鸿儒以及湖广提学官作的文章。
宁修自然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考官也是人,那么就会有自己的喜好风格。如果能够吃透考官的风格并投其所好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而如果一味的闷头苦练,哪怕写了几千篇文章,最后考试的那一篇不被考官所喜,一样难以中式。
张懋修现在让宁修做的便是针对考官的喜好形成几套风格,随机应变。
譬如乡试的考官是提学官和由京师委派的大儒。
那么就要选择这些人喜好的文风。
提学官好说,便是秦老大人。
京师委派的官员却是乡试前夕临时决定的,这便只能猜了。
但也不是全无线索。
一般这些大儒都是翰林院的官员,而除去翰林编修,修撰等初级官员,翰林院供职的高级官员并不多。
拿到这些官员作的文章一一研读,将风格分类总结便成功了一大半。
宁修不由得一阵感慨。
官宦子弟比寒门子弟更容易登科不是没有原因的。
父辈给他们带来的隐性资源实在太多了。
便说这些翰林学士作的文章,官宦子弟可以轻松拿到研读,取巧投机。而寒门子弟是绝不可能拿到的,只能下苦功夫走题海战术。
当然也有成功的,但更多的成了‘陪太子读书’的陪衬品。
宁修能够遇到张懋修实在是一桩幸事,至少他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准备几套行文模板,接下来的便是比拼基本功了。
。。。。。。
。。。。。。
第四十五章 广元王
广元王府。
郡王朱宪背负双手,神情严峻的望着水塘中的游弋的锦鲤,久久不发一言。
侍候在一旁的卢佑安冷汗直流。
王爷的反应太过反常,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广元王的王妃卢氏乃是卢佑安的亲妹妹。
卢佑安的儿子被阉,受了奇耻大辱。他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来找广元王哭诉。想着凭借妹妹这层关系,王爷怎么都不会坐视不管。
可现实却是广元王一直保持沉默,难道他刚才的表现太夸张了?
“王爷,若是您都不敢弹劾武昌伯,闲儿可就白白被人凌辱了。”
咬了咬牙,卢佑安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冲广元王叩了三个响头。
朱宪转过身来眉头紧蹙。
“你这是做什么,本王有本王的难处,何况是在这个节骨眼上。”
面对妻兄的咄咄逼人,朱宪十分不悦。
“王爷乃是天潢贵胄,只要王爷上疏,陛下一定会命人调查此事,届时。。。。。。”
“放肆!”
朱宪大怒。
“别以为你妹妹嫁给本王,你就能这样对本王说话。你可知陛下即将降下旨意,命本王复藩辽国。在这个节骨眼上,你叫本王出头替你去参什么武昌伯?”
卢佑安吓得一个激灵,连忙道:“王爷误会,王爷误会。我不是这个意思。啊,恭喜王爷。”
面对卢佑安的语无伦次,朱宪只抱以一声冷笑。
卢佑安是什么人没有人比他更清楚。
仗着几分权势,在江陵县,荆州府横行无忌,仿佛所有人都该礼让他似的。
其跋扈程度,有时朱宪都看不下去。
有其父必有其子,老子这个样子儿子也好不到哪去。
卢闲被武昌伯长子阉割的事情他有所耳闻,命人打探之后才知道是卢家为恶挑衅在先,武昌伯长子与一众官宦子弟在宁记酒楼被打,这才起了报复之心。
虽然常小伯爷的报复手段过于阴毒狠辣了些,但也只能说是卢家父子种下恶因结下恶果。
这种破事他真的不想管。
“辽国被除封已有十余年,见辽王府日益破败,本王心痛如绞。当今陛下英明,册封本王为辽王,继承辽藩,本王绝不能在此时给陛下添堵。”
虽然心中发苦,卢佑安却只能点头附和。
朱宪嘴角扯了扯道:“自打堂兄被废,封国废除,本王便奉皇命兼理辽府事。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