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页)
代军事的重大变革的。在这一过程中黑火药已经逐渐被淘汰。
黑火药在欧洲长期被用于烟火和纵火用途,也曾被用来作为枪炮的发射药,但是只能适用于中世纪的那种力量有限的原始火器,如火枪火铳滑膛枪炮,不适于作为后膛步枪,机枪等近现代枪炮的使用,而中世纪火器跟近现代枪炮也完全是两种性质的概念,原理上,技术上,制造加工上都是完全不同的,不要被它们某些外形上的类似点所迷惑了。其力量也有限,在很多时候,近代西方战争中仍然主要依靠骑兵冲锋作为制胜的手段,一直到机枪被发明出来才结束这种情况,早期前装滑膛枪并不比十字弓威力大多少,并且长期与弓弩等共存使用。我们不应该被那些夸大其词的描述所误导。
作为发射药使用的黑火药在十九世纪就已经基本被淘汰了,随着无烟火药,双基火药,雷管,tnt等的出现,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军事革命,才有了我们现代意义上的枪炮,火箭炸弹导弹。
科普杂拌儿——盐井和井盐
——(原载1945年12月《开明少年》)
屋子里的深井
盐井是一口井吗?
“盐井当然是一口井。”
你说对了。那么,盐井跟普通的水井是不是一个样儿呢?
“当然不一样,”你会说,“水井里的水是淡的,盐井里的水是咸的,里面含得有盐。”
就只有这么个区别吗?
这样一问,你就迟疑起来了。水井谁没有见过。盐井既然也是一口井,跟水井会有什么不同吗?
不同的地方多着哩,且听我慢慢道来。
水井大多在露天,盐井却全在屋子里。水井的井口有洗澡盆那么大,盐井的却只有汤碗口粗细。水井,浅的六七米,深的有一二十米。盐井却深得惊人,最浅的也有300来米深。深的呢?翻上一两番,竟有近千米呢。
“有这么深?”
就有这么深,深还不希奇。值得诧异的是那近千米深的井,全是人工凿成的。
“汤碗口粗细的井,人怎么能钻得进去呢?”
是呀,人钻不进去,却要凿得那么深。这还不值得诧异吗?
最早的那口盐井
话总得从头说起。假如咱们决意要凿一口盐井,那么得先请一位凿盐井的老内行来选定一个开凿地点。老内行会告诉咱们:盐井该凿在哪里,打哪儿凿下去,才会得到盐水。
“那位老内行的眼睛,竟能看透近千米深的地府?”
谁晓得他看得透看不透。那些人就像看坟地的阴阳先生那么神秘。他到盐井多的地方,看定一个地点,拔掉地面的草,抓一把土送到鼻尖上嗅一嗅,像那么回事儿似的点两下头:“好,这儿就是,打这儿凿下去,包管没有错。”
“真有这么准吗?”
谁知道呢!凿下去有没有盐水,盐水多不多,还得看咱们的运气。不过我想,只要盐井多的地方,地底下总多少有点儿盐水。
“依你这样说,最早的那口盐井,地点是怎么选定的呢?”
这个问题我也想过。可是越想越糊涂。据说汲井水熬盐的方法是秦朝李冰发明的。传说不足全信,可是我们至少可以认定,在2350年以前,四川已经开凿盐井了。在汉朝留下来的墓砖上,就有汲水熬盐的图像。
“哪时候的人怎样会知道上千米深的地底下有盐水呢?怎样会知道该从哪儿凿下去才会得到盐水呢?”
别打破砂锅问到底了。盐井的地点既经选定,咱们就把凿井的工人请来,挑个好日子开工动土吧。
这才是开头儿
工人先把地面的浮泥挖开,跟凿水井一样,掘成个大坑。掘不到多深,泥层就到了底,下面是石块。石工便下坑底去,继续往下凿。“再往下凿会见水吗?”
当然有水,还有挖下来的泥土,凿下来的石屑。坑浅的时候,水,泥土,石屑,全用人工担出来。挖深了,就在坑口安个轮轴,还是用人工,把水和泥土石屑,一古脑儿提出来。
“这不是很简单吗?工人尽管往下凿,凿下来的东西尽管往外提,不就越凿越深了吗?”
事情可没有你想的那么容易。凿到10米多深,坑口就很容易坍塌。一坍塌不但前功尽弃,还会伤人。为了预防坍塌,凿到10米以下,就要用一个一个石圈垒起来,挡住周围的泥土和不十分坚固的岩石。
石圈是用3米来见方的石块凿成的。从10米来深的坑底,一个个往上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