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页)
路遥的生活是很简朴的。一身灰的卡其服是他的礼服,“老三样”(白、黄、玉米发糕)饭后一碗开水冲菜汤是他很喜欢的一道美味佳肴,他称它为“上等高汤”,“吃了干的,就要喝稀的,像水泥灌缝子一样,不灌实不成。”他的幽默引发了同学们开心的笑语。路遥嗜烟如命,不吃饭行,不抽烟绝对不行。记得一天夜里,我们在教室里看书看得很晚,宿舍早已熄灯了,这时我们带的烟全部抽完,要去宿舍取,怕影响同学睡觉,只好在教室里找烟把子撕开再卷着抽,路遥开玩笑地说:“真乃穷酸也。”他在看书、写作的时候,总是一根接着一根地抽烟,焦黄的食指与中指夹着香烟,大拇指顶着太阳穴,这已是他的习惯动作了。熬夜,是他对自己生活的创造,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正是他最清醒的黄金点,作品就在这时写成,早上他往往起不来,不出操,甚至不早课,但我们都理解他,知道他要干一番属于他自己的事业,就像他病中写完的自传体散文随笔一样——《早晨从中午开始》。
路遥在短暂的人生历程中,以他智慧的头颅、杰出的才华、顽强的毅力,为繁荣当代中国的文学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人生》,他那《平凡的世界》,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将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一块不朽的丰碑。这是学校的骄傲,同学的自豪,陕北父老的光荣。
路遥走了,他走到了另一个世界,他平凡的人生不平凡。
1992年11月,延安
航宇:路遥在最后的日子(节选)(1)
人死了,他的灵魂还在吗?
路遥,愿你的灵魂安息!
——作者题记
1
公元1992年7月。
这一月对于路遥来说并不美好。
因为就在这一月起,死神在一天天向路遥逼进。
然而,我的读者朋友们,你们能知道吗?就在这炎热的7月里,路遥显得极为匆忙,心情格外忧郁。也许这一切都与他后来查出的晚期肝病有关。
其实,他也很想清静地坐下来好好调理一下自己的身体或好好吃上几顿可口的饭。但是,他知道他心爱的女儿路远和爱人林达马上就要从北京回来了。他要赶在她们回来之前,把他的那个家收拾得焕然一新。
这一切,并不是因为他自己,而是为了他女儿,在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为了林达。
因此,他不得不拼命奔忙。
路遥住在西安,他怎么跑在陕北的延安病倒住院了。
关心他的人探问着。
其实,早在6月抑或6月之前,路遥就患了病,只是他没有把他的病当做一回事罢了。
发寒、高烧、腹泻、浑身乏力、腹胀、肝疼……这些病症,在时时地摧残着这位号称“陕北硬汉”的路遥的生命。
但是,尽管如此,他仍然很刚强地站立着,丝毫没有人能够看到他有一天还会倒下。
一天夜里,我不知伏在桌上在胡干什么,忽然有人急促地敲响了我的门。
那回,我没有猜出敲门的是谁,听那敲门的声音,感觉一定不会是说什么正事,要不就是找错了门。因此,我微微抬起了头,问道:“谁?”
我的问话没有得到回答。于是,凭我的感觉我知道也许是路遥。
果不然,等我开了门,门里一下探进了他的头,他边往里走边对我说:“我有件事,想和你商量。”
“什么事?你说。”我看着他,站在桌子前。
他说:“我7月份要装修房子,没什么事你就别外出了,给我帮一下忙。”
我说:“那没有问题。”
“到时,就全要你和远村两个忙了,我身体实不行。”他又说。
我说:“你就尽管放心。”
他点了点头,便坐在我的办公室旁,从口袋里掏出了盒“红塔山”香烟,给我递了一支。
在接烟的时候,我忽然发现他的手掌血红血红,不知是怎么回事,便问他:“王老师,你手心怎么那么红?”
他看了看自己的手掌,淡淡地对我说:“没什么。”
“没什么?”我说,“你的手跟别人的不一样。”
“这你不懂。”他说,“我这手是朱砂掌。”
“什么叫朱砂掌?”
“朱砂掌的人有福。一般人的手就不是朱砂掌,你要知道原来延安地委书记白恩培的手就是朱砂掌,跟我的一样。”
噢,原来是这样,我很相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