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3/4 页)
短短两句告别,无人知晓,李英知说出那句话时竟陡升起一股永别的苍凉与决绝感。从明德门出来后他终是忍不住远远回头看了一眼,黑压压的人堆里的独立在前的她像只孤鸿,巍峨高耸的城墙宛如一张血盆大口随时吞没掉形单影只的她。
“公子,西京来消息了。”白露的出现适时打断了他的留恋。
领兵在外不比从前,随着距离越来越远,西京传来的信也越来越慢。但还好,没什么坏消息,都是风平浪静四字。可李英知知道,这些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皇帝垂危的那条命就像悬在大秦脖子上的铡刀,一旦落下就是万顷风波。
今日的书信照旧是不痛不痒的文字,与谢安有关的,与朝政有关的。李英知将书信反复看了两遍,指尖按住中间的一行字:皇子李颀被立太子……
德熙帝唯一的皇子被立为太子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而今德熙帝龙体垂危,这个时间点上立太子颇有些稳定国心的效用。只不过李英知回想那日谢安的姗姗来迟,总觉得与立太子此事脱不了干系……
然而他身在千里之外,马上即要与突厥的铮铮铁骑兵戈相向,西京的风云变换他支手难及。李英知摩挲着纸上的“谢安”二字,将书信好生收好,他既无法在前朝为她挡住风霜雷电,便只能在沙场上为她守住这山河万里。
┉┉∞∞┉┉┉┉∞∞┉┉┉
西京的官员们总觉着这两日朝中的气氛略为怪异,可往细处察觉,又说不出这怪异从何而来。皇帝的病情依旧每日愈下,早朝全由几个相公主议,但真正做决议的却是谢安。
谢安这个兵部尚书如今做得有些不伦不类,挂着兵部的名,却掌着全朝的事儿。她不点头,门下省一个字的文书都发不出去。一开始朝中言官抗议之言尤为激烈,写断了无数支铁笔直欲把那谢安描绘成擅权弄政的罪大恶极的奸佞。
其他朝官们虽然大多敢怒不敢言,但心底里也是各种羡慕嫉妒恨,朝里一帮大老爷们竟被个女子欺压在了头上,可不憋屈!本来吧,大家指望着能与谢安分庭抗礼的安国公与王侍中给他们出口恶气,可这两位大神一个竟然默认了谢安的胡作为非,甚至在立太子之事上还由得王皇后帮了谢安一把!!
而另一个与谢安从来不对付的安国公一改针锋相对的常态,在这紧要关头居然称病罢朝在家闭门谢客的休养着!
这下,大家总算门儿清了,得,谁也别废话了,宫里有个万岁爷,外头有谢安这个九千岁!
“此番真是委屈了谢尚书了。”王允亲自给谢安斟了杯酒。
“都是为了大秦的江山社稷,哪来的委屈不委屈。”谢安捏着酒盏却没有喝,触及王允的眼神她笑一笑道,“最近身子不大爽快,太医叮嘱了少饮酒。”
王允哎呀了声,忙命人换上壶清水,赔礼道:“是我疏忽了,疏忽了!”
二人各饮用一杯,王允捏着筷箸,沉沉叹气:“谢尚书说得对,一切都为稳我大秦社稷,只是这大行皇帝停灵多日,眼看天气渐热,这纸恐怕早晚包不住火啊!”
“天气倒不是个问题,问题到底还在于人啊。”谢安也是忧心。
能将德熙帝驾崩的消息瞒到现在,凭谢安一人之力自是天方夜谭,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王允拖下了水。王允自不可能白白帮谢安做这大逆不道之事,只是一来皇帝驾崩必定会影响前线战事,倒时万一真的国破了他王氏全族也不能家安;二来,谢安答应了将李颀捧为太子,王皇后奉为太后,日后仍迎王氏女为后。
王允一合计,反正恶名由谢安担着,自己只须在背后接应她,到时候真东窗事发有个万一,自己也能全身而退,是个一本万利的买卖,便上了谢安这条贼船。
“你我王谢联手,这朝中还有谁好怕的?”这点上王允自信满满,“你瞧至今也未出纰漏,过不了两日待前方战事稳定下来即宣布大行皇帝驾崩的消息,定是万无一失。”
谢安一言不发,正是未出纰漏她才心怀不安。你说这人吧,就是有点儿贱,怕出事怕的心惊胆战,不出事又是忐忑不安,生怕后边给她闹出个惊天动地的大事来。
但愁也没用,都走到这一步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小酌片刻,谢安推辞说家中有事即要起身,忽然见兵部侍郎一脸慌乱踉跄奔来,噗咚跪倒在阶下:“大、大人,前线八百里急报。”
☆、第六十四章
“谢安你身为兵部尚书玩忽职守,为中饱私囊,竟以霉变的粮草供应北伐之军。而今军中大半将士因此腹诽发病,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