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页)
女士她们西北战地服务团下面的文艺表演队要表演广场戏剧了。只有她们组织的活动,才这样吸引人,秩序又好。”小王说。
“哦?过去看看。”赵渭宾精神为之一振。
“她们经常进行这种表演吗?”
“是的。自从红军改编成为八路军,开进太原以后,组织了不少表演,出尽风头,影响很大,才半个月,全城就家喻户晓了。只要是她们来演出,老百姓都会自觉维护秩序,警察和各路当兵的,也都很帮她们。”
“主要演些什么?”赵渭宾问小王。
“表演得可多啦,有歌曲、戏剧、诗歌、散文、小品、舞蹈、漫画,很多很多,百看不厌。”小王说。
“内容呢?”
“全都是号召抗战的,有形势宣传,丑化鬼子,批评军阀兵痞,介绍八路军,宣传英雄,展出战利品,还有抓汉奸,教民众如何抗战等等等等,多着呢!”
说话之间,三人来到人群边。只见几个箩筐和物品支撑着两个竹竿,竹竿上面挑着一个横幅,横幅上写着“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宣传队”,横幅的前面和两侧,有四五个身穿八路军军装和几个装扮成各色人物的男女青年,其中,一个男青年正拿着一个铁皮话筒在宣传。
赵渭宾仔细一听,说的是:“乡亲们,咱们是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的一个小小抗战宣传队伍,但是,她就像小小溪流一样,慢慢聚集一路上的水流,成为小河,小河聚在一起,就能成为长江黄河那样的大江大河,中华民族奋勇抗战的洪流,最终会把侵略我们的日寇,统统卷进太平洋淹死!”
“好!”前面有人带头喝彩。
赵渭宾点头赞许,内心暗暗叫好。
“在场的同胞,有从东北来的吗?”那名男青年问。
“有,俺是从东北来的,是张少帅的兵。”
“我也是!”他旁边一个右手前臂缠满绷带的士兵粗声粗气地说。
“这位东北来的大哥,你在哪儿受的伤啊?”战士接着问。
“前几天在雁门关跟鬼子打仗的时候,被鬼子弹片打的。”
“乡亲们,东北的弟兄为什么会在山西的雁门关负伤呢?”
“日本鬼子侵占了东北,又来侵略俺们山西呗!”有人说。
“是的,东北已经被日本鬼子侵占了,山西又正在遭受侵略,凶狠的日寇得寸进尺,不吞并全中国不肯罢休。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张少帅,我们的东北战士,我们的山西汉子,誓死不当亡国奴,大家正在拼死抵抗,不让鬼子攻进山西,蹂躏太原,因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悲惨的时刻!”
“是的!我们绝不忘记!一定要收复东三省!”东北兵大声说,观众连声附和。八路军战士高声说道:“好!所有不愿做亡国奴的同胞,让我们一起高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他随即齐唱,观众立即随唱起来。
悲壮的歌声,在广场上激荡。赵渭宾亲眼目睹了那两个东北士兵和很多围观的群众,都流着热泪在高唱,他被深深地震撼着,和两位随同人员都不禁跟着唱起来。
在赵渭宾的内心深处,这已经不是在唱,而是在吼。这吼声,比他前几天在潼关风陵渡听到的黄河奔腾声更为雄壮激昂,更令人心潮澎湃。他越来越清晰地感到,只有八路军——共产党人领导下的八路军,才能奋然激发出如此悲壮的民族怒吼。
接下来,宣传队又用快板伴奏着演唱他们自己作词作曲的《义勇军歌》。对歌词中专门宣传的游击战战术,赵渭宾更是发自内心的敬佩:
游击战争最巧妙,
声东击西去包抄,
青纱帐掩护好,
敌人不敢下乡跑;
黑夜三更起了床,
去缴日本鬼的枪,
义勇军最顽强,
十回九回打胜仗。
要不是有事在身,赵渭宾真想一直听完整个演出。
当晚,处理完工作上的事情之后,赵渭宾一个人静静地呆在房间里,他原想随便翻翻刚买的书就早点休息,但总是说不出的亢奋,看不进去书。他在房间里踱步了一阵后,就开始提笔写家书:
铁松:
出门因在行进中,未得家中一信,甚念!你学校的通知到了么?何时入校?望你告诉我!
到陕即催促前进。西安行营说到太原就可补充,到潼关等部队过河及孙军长来陕,又被催得要死。到了此地,仍一无所有。阎【锡山】的新炮新枪,均运到后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