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冒险(加更了!求月票!)(第3/5 页)
把自己的东西放在别人的篮子里的习惯,所以总得制造一些借口把这地方拿过吧!”
对于蔡锷的问题,司马是直接开口回答到,并没有一点要隐瞒的意思,没有机会那就创造机会,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在后世每一个人都知道这句话,自然司马就不会坐等别人把机会送上门。
“你在等张作霖给你什么借口?派兵镇压那些抗捐、抗税的老百姓吗?这么作的话,你和那些督军军阀们有什么区别!”
看着眼前的一脸平静的司马,蔡锷开口问到,蔡锷知道国内的那些地方的督军们是怎么对付抗捐、抗税的百姓,对司马用这么平淡的口气来形容他所创造的这样的机会,到是有些不喜。
依靠老百姓的流血,来创造机会,蔡锷有些不能接受,更何况是调查部挑动着这一切,挑动着老百姓,可以说西北和调查部才是那一切的元凶。而这也是蔡锷如此质问司马的原因。
“知道吗?现在的热河、绥远、察哈尔,虽然没有明废杂捐,但是三地的杂捐、杂税已经名存实亡,因为没有人去征收,仅此一项,五百四十万民众,因此受益超过一千万元!为什么辽南的二百余万民众轻易被几十名调查部的特工给挑动起来,就是因为看到这些。松坡,两个紧邻的村子,一个村子不用交品种繁多的杂税,而另一个村子却要负担过重的杂税,你觉得那些老百姓可能会接受吗?显然他们并不愿意接受,即便是调查部的特工不挑动这一切,等到月后,当西北正式通过废除诸多杂税的条例的时候,恐怕到时那些老百姓也会主动抗捐、抗税,到时这一些都不会在我们的控制之中,到时会发生什么情况都不是你我所能预知的。而现在所有的一切都在我们的控制之中,只要那里一流血,我们就有了合适的借口,相比之下,无论是西北还是民众,只是付出最少的代价,得到最大的利益而已,最后我们得到了出海口,而民众得到了他们想要的。我们之间更多的是互取所需。”
对于蔡锷的责问司马显然有些不能接受,于是开口为自己辩解到,司马用了接近两年的时间,去适应这个社会,学会在这种社会环境中生存,但是现在当司马让自己融入这个社会的时候,而蔡锷却据此责问自己,对此司马当然不能接受。
司马知道在过去将近两年之中,这个社会对自己的改变,尤其是在价值观上,至少现在司马接受了杀一个人等于救一百个人的观点,有时候小恶实责是扬大善,而在做大善之时,有时候必须要借助小恶,但是司马很是好奇为什么蔡锷却不能接受这种观点呢?。
“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惜手段,这应该是调查部的信条吧!不是朋友就是敌人,是敌人就要彻底消灭。说实话,司马有时候我很好奇,你是在什么地方接受的这种价值观。我是一名军人,但即便是军人,在大多数时候也要保持自己的底线,我们绝对不能为了一些目的,而以牺牲自己的良知为代价。在追逐权力的时候,千万不要迷失我们的本性。”
看着眼前的司马,蔡锷语重心常的说到,对于这个年龄小自己很多的司马,蔡锷一直都是以一种复杂的眼光看着这个年青人,蔡锷很赞叹他这么年青就取得如此的成就。
在蔡锷看来眼前的这个年青人都是一个怀揣着理想,并愿意为自己的理想而献身年青人,甚至于为此牺牲了一切,无可挑剔的私生活,仅此一点足以让人赞叹不已,那种洁身自好,连蔡锷都会佩服眼前的这个年青人。
但是有时候蔡锷却无法接受司马的一些价值观,在蔡锷看来司马的性格充满着两面性,而正是这样两种极端的两面性,让蔡锷对司马的未来产生了一些担心,尤其是担心以后随着他地位的上升,而迷失自己。
更多的时候,蔡锷会把眼前的这个年青人当成自己的弟弟,正因为如此,蔡锷才会有了这些本不应该的担心。
“松坡兄,谢谢你的提醒,但是请相信我,我永远不会拿自己的良知作交易,永远也不。我是个普通的小市民,即便是我再向往权力,但是在任何时候,我都不会出卖自己的良心。在你我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上,为了达到一些目的,我们总是要选择作出一些牺牲,而这些牺牲有时候是无法避免的,我们所做的只是把牺牲降至最底,小恶和大善之间,我们选择什么。我选择了自己的未来,我用了两年的时间来说服自己,说服自己接受这一切,我告诉我自己,我需要为自己所承担的使命负起那份责任,我知道所选择的是一条不归路,但是这一切是为了什么呢?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我们和全中国的每一个今天所做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这个国家,为了这个国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